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少不读水浒——揭秘水浒传
阅读量:4209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5-26

本文共 51878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72 分钟。

引子:水浒传是一部什么书?

 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魔书?

  魔书,是一些研究心理学的人给一些很诡异的书所起的一个俗称。也有的人称呼它为魔鬼的诱惑。

  这些很诡异的魔书,内容往往很新奇,作者的笔力也很深厚,能够将你很轻易得带入到书中的氛围中去。而魔书的内容,则往往是一些很变态的事情。

  魔书的魔力在于,这些魔书可以轻松的将观看此书的读者给麻醉,洗脑,催眠,破坏读者的人生观。严重者,甚至会被控制思想,一辈子走不出魔书的阴影。

  碰巧,我的书架里,也有着这么一部魔书。

  我书架中的这部魔书,看了它的人,往往会被它控制,被它洗脑,被它催眠。看了这部书的人,往往会变的是非不分,善恶不辨。

  这部魔书,叫做水浒传。

  有句老话,叫少不读水浒,老不读三国。少年人,最好还是不要读水浒传的好,否则,极容易被它精彩的故事,深厚的笔力所感染,不知不觉的被它控制了自己的思想,投入到书中的氛围中去。最后认同书中人物的为人处事,崇拜起了书中所谓的‘英雄好汉’。

  水浒传中,将地痞流氓,罪犯恶霸说成英雄好汉。将杀人放火,打家劫舍说成好汉的勾当。将抢劫杀人,说成替天行道,将犯罪后不得不藏身在一个黑社会窝点梁山的行为,称之为聚义,称之为逍遥快活。

  很多年幼的人看了水浒传之后,就会被作者施耐庵所控制,十分向往作者所描绘的那种【大块吃肉,大碗喝酒,论秤分金银】,共聚梁山逍遥快活的日子。

  尤其是在作者出色的文笔下,读者往往会产生一种变态的快感。每当武松怒杀别人的时候,我们往往会宣泄出自己的,感到过瘾!每当李逵拿着两把板斧见人杀人,杀得老百姓血流成河的时候,我们竟会感到一股莫名的痛快!

  我们会不自觉的喜欢,崇拜这些英雄好汉。

  但是跳出这部水浒传,你还会崇拜他们吗?

  当你因为做买卖,要走一条小路的时候,忽然跳出一个人把你打晕了,剥了你的衣服当酒吃,你还会喜欢他吗?

  当你坐船出去旅游,船开到大海中央的时候,船员忽然撕着你的头发,问你想吃馄饨还是板刀面的时候,你还会认同他吗?

  当你出去吃饭,醒来的时候自己却已经变成人肉包子了,你还会觉得这些人,是英雄好汉吗?

  等等等等。

  历来的水浒电视剧,都免不了多多少少的美白这些好汉,将他们的劣迹抹去,增加他们的侠客精神。导致只看过水浒电视剧,而没看过水浒原著的人对这些好汉十分的崇拜,十分的喜欢!

  在电视剧的影响下,人们一说起林冲,武松,杨志,李逵,三阮等人,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崇拜!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。最不济,也是好人。

  就算是看过水浒传原著的人,也往往会被书中的描绘所迷惑,看不清真正的好汉面目。

  那么,所谓的梁山好汉,究竟是一群怎样的人呢?

  解密水浒,就要抛弃水浒电视剧所带来的影响,抛弃我们对好汉们的主观态度,从《水浒传》原著里面,找出线索,看看这些梁山好汉的真实面目。

  且看曹铜爵来细细解密这部奇书,这部魔书。

  托水浒之名,讲江湖种种!

  注:我的文章里面,凡是【】里面的,都是摘自水浒传原著,一字不差。

  序:施耐庵的烟雾弹

  水浒传前半部分的故事,公认是很精彩,很经典的。这些故事的前半部分,是由一些英雄列传所拼凑起来的。比如鲁智深传,林冲传,杨志传等等。

  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英雄列传,应该是鲁智深传。

  从这一点上来看,施耐庵是很有心思的。

  金圣叹曾经说过,宋江,是水浒传的主角,但他却出场很晚,在第十八回才出场。单看这样的安排,就知道施耐庵是在心中考虑了很久,并反复检验了无数次,才这么安排的。

  也就是说,《水浒传》这部书的整体结构,人物出场顺序等等,并非是某些专家所讲的“是由民间传说粗糙的拼凑起来,所以有一些漏洞”,而是作者施耐庵先生的精心部署!

  谁出场在先,谁出场在后,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。

  按照我的理解,鲁智深最先出场,根本就是作者施耐庵所布下的烟雾弹!

  鲁智深这个人物,跟梁山上其余的好汉是不一样的。对比其他的好汉,鲁智深可以说真正的做到了为民除害,行侠仗义这两点。而且最关键的是,鲁智深这个人物,只有一点点小缺点,而没有什么好色,嗜杀,腹黑,欺软怕硬之类的原则性缺点,可以说是水浒传中真正的完人。那些不足挂齿的小缺点,非但没令人们讨厌鲁智深,反而使得鲁智深的艺术形象更加的立体,丰满。

  作者将鲁智深这样一个‘真好汉’放在第一个列传上,显然就是为了误导读者。

  要知道,鲁智深,可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侠客,跟后面的杨志林冲李逵王英等恶人,是完全不同的。作者巧妙地将鲁智深传放在最前面,又写得极为精彩,这样就会给读者形成一个错误的惯性思维——水浒传这部书是讲英雄好汉的,鲁智深就是英雄好汉,后面的人,全都是鲁智深这样的好汉!

  这样的思维误区,加上作者的出色的文笔,导致了后面的林冲一出场,还没做什么行侠仗义的事情,我们就会下意识的认定:林冲也是一个好汉,侠客。因为林冲跟鲁智深是一路人嘛!

  这才是为什么许多读者,观众在看水浒传的时候,会在一个人物一出场,还没做什么侠义事情的时候,就下意识的将他们当做好汉,英雄。就是因为他们都中了作者的烟雾弹,形成了一个思维误区。

  下面,我将顺着原著的轨迹,从林冲出场开始,一直到原著的大结局,重新解读这些梁山好汉。

第一章: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?

  鲁智深这个烟雾弹一过,紧接着的,就是林冲传。

  由于各版电视剧都过于美化林冲,把林冲饰演的相貌堂堂,做了很多英雄事迹。因此在一般人看来,豹子头林冲,是绝对称得上英雄好汉的。

  同时,在一般人的眼里,林冲还是一个善人,对老百姓是很好的。但可惜被高太尉多次迫害,最终被逼上梁山。

  可真实的林冲,真的是这样一个人吗?我们还是从原著中找寻答案比较好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我恰巧就在原著中找到了两个人证,他们都对林冲做出过评价。可令人震惊的是,他们的评价,竟是完全相反的!

  第一个评价林冲的,是高衙内身旁的富安。

  高衙内调戏林娘子之后,特别的想念林娘子,想把林娘子据为己有,但是又有点害怕林冲——毕竟林冲的武功还是很高强的。

  这时的富安,是怎么评价林冲的呢?

  富安的评价是,林冲【怎敢恶了太尉】?

  恶了的意思,就是得罪。也就是说在富安的眼里,就算高衙内一而再再而三的调戏林冲老婆,林冲也是不敢有一点点反抗的!林冲根本不敢得罪姓高的!

  单从富安的评价里面,我们似乎可以断定,林冲是一个安分守己的,比较软弱的人。

  但事实是这样吗?让我们再看第二份评价。

  第二个评价林冲的,是一名叫做李小二的普通人。

  他是怎么评价林冲的呢?原话是【你不省得,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,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。】

  你不知道,林冲性子很急,一句话说不上来,就会杀人放火啊!

  你看奇不奇怪?

  在富安眼里,林冲不是一个温顺的,不敢得罪人的人吗?为什么到了李小二眼里,林冲竟成了一个性急的,动不动就要杀人放火的人呢?这反差也太大了啊,简直一个是绵羊,一个是杀人狂啊!

 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呢?难道有人说谎了?

  当然不是。富安说得很对,李小二说的,也很对。他们两个说的,都是真实的林冲。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情况,原因只有一个:那就是林冲本身,就是一个欺软怕硬,媚上欺下的人!他对上层领导,地位比自己高的人,是一个温顺的面孔。而对下层人物,普通老百姓,则是一副很暴躁,很吓人的面孔!

  富安是站在高衙内的位置上,站在官的角度上,去看林冲的。他知道林冲平常对高官,采取的是一个媚上的态度,所以富安断定,林冲绝对不敢得罪自己的领导,自己的上司!就算老婆被调戏了,林冲也不会对上司做出反抗。

  李小二则是一个普通人,他是站在民的角度上,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去看林冲的。在老百姓,底层人物的眼里,林冲可是很吓人的。平民百姓们只要一句话没说对,林冲就要杀人!

  现在明白了吧,正因为林冲是一个欺善怕恶,媚上欺下的人,所以才会出现两份完全相反的评价!在普通百姓的眼里,林冲是一个很暴躁很吓人的人物,动不动就要杀人放火。但在领导的眼里,林冲却是一个很温顺,很听话的手下。打死他,他都不敢反抗,打死他,他都不会得罪领导的。

  这一点,恰巧在书中又有对证!

  林娘子第一次被调戏的时候,林冲还不知道调戏他老婆的就是高衙内。所以林冲很威风的冲过去,一把扳过那人,【喝道:‘调戏良人妻子,该当何罪’待要下拳打时...】

  看见没有?如果调戏林娘子的是个寻常百姓,早让林冲打死了!林冲已经要出拳了!就算打不死,也是一顿痛揍,揍完还不算完,还问他该当何罪,可能还会送调戏者去见官问,让调戏者坐牢!

  但一旦发现调戏自己老婆的,是自己上司的儿子时,林冲什么反应呢?他的反应是【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,先自手软了。】

  手软也就是没有动手,然后高衙内调戏自己老婆的事情就这么算了,林冲丝毫没有追究。什么痛打啊,什么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啊,根本就没发生。

  在这一点上,小人物富安,看林冲看得特别准。

  【富安道:‘有何难哉?衙内怕林冲是个好汉,不敢欺他.......怎敢恶了太尉!’】

  可见,富安知道林冲面对下层人物,是很好汉,很牛B的!但是一把领导搬出来,林冲就一下很温顺了。

 第二章:林冲与鲁智深

  经过我上文的分析,我们已经大体了解了林冲是一个较为媚上欺下的人。

  可能有的朋友还是接受不了我这样的观点,那也无妨,我们继续向下看。

  话说鲁智深在相国寺菜园子里面练武,林冲正好经过这里。由于鲁智深的武功很高强,禅杖使得很好看,林冲忍不住叫了一声好。

  这个地方,是林冲在水浒传中第一次登场。

  由于央视版水浒传中,饰演林冲的周野芒老师演技精湛,影响面很广,再加上一些林冲的民间传说。所以在一般人眼里,林冲是一个长得很帅气,很英俊,很潇洒的人,是个帅哥。

  就连一些卡片里,游戏里的林冲形象,也是很帅气的!

  可惜的是,林冲真实地长相完全不是这个样子,真实的林冲,长的是很吓人的!

  一出场时,作者就描绘了林冲的长相,是【豹头环眼,燕颔虎须】。

  要知道,这样的长相其实是很凶猛,很吓人的。一般人一看这个长相,就不敢惹他!三国演义里的张飞,够吓人吧?张飞,就是豹头环眼,燕颔虎须的长相!

  也就是说,真实的林冲,其实长得跟演义里的张飞,是差不多的。

  一般来说,在大家的印象里,李逵,程咬金等人物似乎更像张飞一点。但实际上最像张飞的,却是林冲。

  在后面打祝家庄的时候,作者也证明了这一点,称呼林冲是【挺丈八蛇矛,满山都唤小张飞】。整个梁山上的人,都是叫林冲小张飞的。都觉得林冲跟张飞很像。

  林冲这样的长相,其实是跟好看不沾边的。你可以说林冲长的霸气,也可以说林冲长得英武,但却不能说林冲长得好看。

  有趣的是,往往被认为长得不好看,长得很野蛮的鲁智深,实际上在相貌这一方面,是要超过林冲的。

  鲁智深的长相是【面圆耳大,鼻直口方】,简单地说,鲁智深是一个五官很端正的人。是比貌似张飞的林冲好看的。

  说完林冲跟鲁智深的长相,我们顺着原著继续向下看。

  下面的戏码,就是鲁智深跟林冲结拜——值得注意的是,结拜这件事情,是林冲先提出来的。

  原文是【林冲大喜,就当结义智深为兄】。

  林冲为什么大喜呢?还这么想跟鲁智深结拜?原因有两个,一是鲁智深武功很高强,二则是鲁智深杀过很多人!

  【智深道:洒家是关西鲁达的便是,只因杀的人多,情愿为僧。】...【林冲大喜,就当结义智深为兄。】

  我已经说过,江湖上的所谓好汉,往往是很变态的。鲁智深这个时候是个和尚,并没有跟林冲说以前自己当过军官。所以林冲不会知道鲁智深所杀的很多人到底是指好人还是坏人,是无辜的百姓还是欺负人的恶霸。如果是一个正常人,听到对方说自己杀了很多人,是一定不会产生跟对方结拜的念头的。但偏偏林冲听了之后的反应,是大喜!而且还主动提出结拜!

  在这群所谓好汉的眼里,杀的人多,已经不是一件坏事。相反的,这些被杀的生命反而是一枚枚军功章!杀的人越多,证明你越有本事!我就越看得起你!

  林冲大喜之后,就跟鲁智深结拜了。

  鲁智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是一个喜欢行侠仗义,打抱不平的人。同时也是施耐庵放在书中的‘烟雾弹’。许多观众读者看到他们两个结拜这里,就会下意识的认为,林冲,也是一个很侠义的英雄,因为他们两个结拜了。

  这样的观点其实很可笑。林冲与鲁智深,他们两个除了都有一身好武功这一点共同点之外,其人品,性格,处理事情的方式等等,都是截然不同的!

  鲁智深跟林冲刚刚结拜完,林冲的老婆就被别人调戏了。

  由于林冲的老婆是被高衙内调戏的,所以林冲没敢出手。但一回头,鲁智深却带着二三十个泼皮要过来揍人了。

  由于鲁智深跟林冲一样,都是江湖中人,两个人还结拜了兄弟,所以林冲在鲁智深面前还是很要面子的。

  林冲先是自我安慰了一下:【原来是本官高太尉的衙内,因不认得荆妇,时间无礼。】他不知道这是我老婆,所以才调戏的!潜台词就是,如果他知道这是我老婆,他就不会调戏了。

  事实是这样吗?事实是就算高衙内知道那是林冲的老婆,高衙内也不会有什么顾忌,一而再再而三的调戏林娘子。

  林冲又向鲁智深解释了一下,希望弄回点面子【林冲本待要痛打那厮一顿.....权且让他这一次!】

  权且让他一次的意思,就是下次高衙内再调戏林娘子,林冲就不会让他了,林冲就会痛打他!但事实却是高衙内三番两次的调戏林冲老婆,林冲都没有做到痛打那厮一顿。

  这根本就是林冲在蒙鲁智深,想给自己找回点面子而已,林冲根本没那个胆子痛打高衙内。

  谁料鲁智深很聪明,一眼就看出林冲的本质了,原文是【智深道:你却怕他本官高太尉,洒家怕他甚鸟!】

  鲁智深一句话就道出了林冲的本质,林冲不是不好意思打,也不是权且让他一次,更不是被人劝的不打了。林冲根本就是怕,林冲怕高太尉!

  林冲跟鲁智深的性格,遇上困难后展现的态度,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。鲁智深是属于很有反抗精神的人物,并且天不怕地不怕。而林冲,则是较为媚上欺下的人物。

第三章:林冲的朋友圈

  老婆被调戏之后,林冲不敢得罪领导,不敢反抗,很郁闷。

  同样的,这个时候还有一个人很郁闷,他就是高衙内。

  高衙内很想得到林娘子,已经到了很痴狂的地步。按照高衙内的权势来说,应该是想要多少美女就有多少美女,但偏偏看上林娘子了,而且还生了相思病。

  更让人觉得有惊讶的是,高衙内对林娘子的态度似乎不是简单的想占有她的身体,而是想让林娘子心甘情愿的和自己在一起,得到林娘子的心。在陆谦家里,孤男寡女共处一室,林娘子还逃不掉。那么长的时间高衙内完全可以强暴,但他并没有动粗,而是一个劲的垦求林娘子,表白自己的心迹。

  按说凭高俅的权力,高衙内应该是不缺美女的,多漂亮的美女也能找到。但他就认定林娘子了,还为此得了相思病。

  看来高衙内似乎是动了真情。

  不过再怎么动真情,调戏有妇之夫还是很不道德的。得不到林娘子怎么办呢?富安用了一招妙计,让林冲最铁的哥们陆谦去骗林冲!

  就这样,陆谦出场了。

  俗话说人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在我们大骂陆谦卑鄙的时候,是不是也应该想一下,陆谦的人品这么低劣,他的好兄弟林冲,又是怎样一个人呢?

  我们可以再来看看林冲的朋友圈子,就更可以确认一下,林冲是一个怎样的人了。

  仔细观察原著,我们就可以知道林冲在结拜鲁智深之前,有着三个关系分同寻常的朋友。那林冲的朋友的品质,又是怎样的呢?

  第一个朋友:陆谦。

  陆谦似乎不用多说了,为了利益出卖并暗害自己的朋友,他早已成了卖友求荣,卑鄙无耻的代名词。但恐怖的是,林冲跟陆谦这个小人的关系最好!他们两个最铁!铁到什么程度呢?原文是他们两个【自幼相交】【如兄若弟】。

  林冲跟这样的人自幼相交如兄若弟,林冲的人品,恐怕也很难说好。

  实际上施耐庵在写水浒传的时候,会精心将两个很像的人,或者是关系很好的人的名字写成对称的。比如蔡福蔡庆,杜迁宋万,张龙赵虎,董超薛霸等等。

  林冲陆谦也是对称的,冲谦嘛,就是谦虚,谦逊的意思。

  第二个朋友:李小二

  李小二是林冲的第二个朋友,林冲曾经帮过他,因此李小二是将林冲当成恩人的,林冲在沧州的时候,李小二的老婆经常帮林冲洗衣服。

  由于李小二的名字很朴实,所以不论是在电视剧中,还是在大家的印象中,李小二都是一个很憨厚,很老实的小百姓。

  但实际上,李小二却是一个贼。

  李小二正是因为偷东西,偷了店主人家的钱,才会被抓住,继而欠下了林冲一个人情。

  这样的人未必是坏人,但却说不上是好人。

  第三个朋友:曹正

  曹正是林冲的徒弟,绰号操刀鬼,本事也不错,能跟杨志打上二三十合。

  曹正是个什么样的人呢?他有着一段经历。

  简单地说,有一个财主投资给曹正五千贯钱,让曹正来山东做买卖,可能是看上了曹正杀猪宰牛的本事了,结果曹正全给赔了。

  做生意有赚有赔也很正常,但关键是曹正赔了钱之后,就没想过要还投资人的钱,连知会投资人一声都没有!反而潜逃了。

  投资人大财主是开封的,曹正赔了本之后就一直在山东藏着,别说钱了,连句对不起都没跟财主说。估计财主这辈子是找不着他了。

  五千贯,可不是小钱了。官府捉拿少华山三个头领加上数百小土匪,也不过才出三千贯!后来捉拿贼头子宋江,也不过才一万贯而已。

  曹正,可以说是一个欠巨款不还的人。

  不知道林冲教他功夫的时候,有没有教他武德?

  这三个人,都是与林冲关系最近的人!陆谦是他的至交,曹正是他的爱徒,李小二则与林冲有施恩报恩的关系。

  林冲的朋友圈子里,根本就没有一个好人。跟林冲最铁的三个人里,也没有一个好人。

  这或许真的是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吧。

第四章:林冲到底恨不恨高俅?

  由于林冲及时得到锦儿的求救,赶到了陆谦家里,所以高衙内又没能成功的占有林娘子。

  一计不成,富安又生一计。(从这里可以看出,不要不防备小人物,往往一些小人物使的计谋,比一些大人物的还要毒辣!毕竟有些太卑鄙的计谋,大人物是不屑于用的。不怕君子怕小人嘛。)

  林冲这次中计了!

  林冲这次中计,说明了什么呢?说明富安看人看得很准——至少他看林冲,看林冲的老婆,看得都很准。

  要知道一个人的性格,跟他的命运是紧紧相关联的。什么样的性格,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。

  富安看透了林冲是个媚上欺下的人,所以富安才会一次又一次的设计坑林冲。因为林冲就算知道了,也不敢反抗高衙内。

  这样一来,害林冲,可以说是百分百的有赚无赔。

  设计害他,林冲就算没中计,看穿了计谋,又能怎样?他又不敢反抗。富安就会继续设计害他!反正林冲只会当作没事,一遍一遍的害就是了,早晚能成功。

  事实也正是如此,第一计派陆谦上,意在谋取林娘子,失败了。第二计,白虎堂,意在谋取林冲,成功了。

  假设白虎堂这个计策失败了呢?也没关系,还可以出第三计第四计嘛,反正林冲又不敢反抗,早晚中招。

  富安一眼就看出林冲的性格,所以一下就断定了林冲的后果:【轻则便刺配了他,重则害了他性命。】

  结果后来事情的发展真的是这样!林冲被刺配了,要不是运气好,林冲在沧州就真被杀死了!

  那么林冲的老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?

  答案是:林冲的老婆,是一个贞洁烈妇!

  这一点,朋友们应该是很赞同吧。

  就因为林娘子是一个贞洁烈妇,所以富安也一下看穿了林娘子,断定了林娘子的后果!

  原文是【好歹要共那妇人团聚,只除他自缢死了便罢!】

  意思就是,林娘子只有两条路,一是从了高衙内,二,就是自杀!因为林娘子是个贞洁烈女!

  结果最后,林娘子果然自杀身亡,上吊死了!

  高衙内一次又一次的调戏林冲的老婆,那么林冲,究竟恨不恨高太尉呢?

  按照一般人的想法,此时的林冲,是非常恨高太尉跟高衙内的!

  不过今天,我要残酷的告诉大家,这只是大家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已。

  林冲误入白虎堂之后,高俅出场了,高球喝道:‘你是不是想要刺杀我?’

  林冲是怎么回答的呢?林冲‘躬身’回答:【恩相,恰才蒙两个承局呼唤林冲,将刀比来看。】

  大家看见了吧!林冲对高俅的称呼,可是【恩相】哦!

  如果说林冲躬身跟高俅说话,是一般的官场礼仪的话,那么林冲称呼高俅为恩相,可就有点值得玩味了。

  即使高衙内连续两次调戏林娘子,林冲见了高俅,仍然是口称恩相,而不是太尉!林冲阿林冲,你可真会巴结领导啊。

 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了,这只是一般的尊称啊,说明不了什么。

  不是滴!恩相这个称呼,绝不是一般的称呼,而是用来讨好领导的称呼。不会讨好领导的人,是用不到【恩相】这两个字滴!

  这一点,恰巧在书中又有对证!

  之前有一个人,跟林冲的情况很像,也是八十万禁军教头,同时也是高俅手底下的人。这个人,叫做王进。

  王进的父亲在高俅还没发达的时候曾经打过高俅,有过一点仇恨。按理来说,王进更应该巴结一下高俅,缓冲一下两个人的关系。但王进对高俅的称呼,始终是平平淡淡的【太尉】两个字。

  其实王进称呼高俅为太尉,是很正常的——用官职来称呼人嘛。这就像有个市长姓高,我们称呼他为高市长一样。这是一种不卑不亢的称呼。

  而林冲称呼高俅是‘恩相’,这就有些巴结,讨好,拉关系的意思了。

  恩相,可不是谁都能称呼的啊。杨志本来是个配军,但梁中书大力提拔他做了提辖,对杨志有大恩,杨志才称呼梁中书为‘恩相’。

  高俅对林冲有大恩吗?如果没有的话,那林冲这句恩相,明显就是在拉关系了。

 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,此时的林冲的确是一个媚上欺下的人。也可以看出,此时的林冲并不恨高俅。

  后来林冲落了草,跟了宋江之后,可就不同了。

  落了草的林冲,他的公司是梁山而不是大宋,他的领导是宋江而不是高俅。从某个面上来讲,这时的林冲已经没有必要去讨好高俅了。因为大宋是打不过梁山的(仅小说中),高俅也是打不过林冲的。只有林冲活捉高俅的可能,高俅却百分百活捉不了林冲。

  从这一点上来讲,林冲似乎还比高俅地位高点。

  所以落草后的林冲见了高俅等大官,再也没有媚上的心理啦,他需要媚的是宋江!

  所以落草后的林冲对高俅等人露出了欺下的一面,也就是李小二等平民看到的杀人放火的一面!所以才会出现落草前的林冲连高衙内调戏自己老婆都不敢反抗,落草后的林冲却对着高廉大喝:【我早晚杀到京师,把你那欺君贼臣高俅碎尸万段,方是足愿。】

  因为换了主子了嘛,至于之前的‘恩相’,就当没说过吧!

第五章:林冲为什么吃官司

  林冲中了高俅的奸计之后,经过官府中高太尉,腾府尹,孙佛儿等人的一系列运作,最终决定让林冲刺配沧州。

  临刺配前,林冲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:休妻!

  关于林冲休妻这段情节,由于太过奇怪,太过惊人,所以很多人都讨论过。所讨论出来的结果,也无非是两个。

  1:站在光明的角度上看这件事:林冲休妻,是为了自己的老婆好,毕竟自己已经成了犯人,林冲不愿意耽误自己的老婆。

  2:站在黑暗的角度上看这件事:林冲休妻,就是为了自己,他担心老婆连累自己的前程,要跟老婆划清界限,甚至要把老婆让给高衙内!

  这两种观点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呢?书里没说。而分别支持这两种观点的读者观众们,也是激烈辩论,却谁都说不赢谁。

  林冲心里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呢?我们还是要从原著来看。

  首先看林冲。

  林冲对张教头的第一句话是:【泰山在上,年灾月厄,撞了高衙内,吃了一场屈官司。】

  这句话有什么特别吗?

  这句话很特别!我认为,这句话直接标出了林冲对自己为何吃官司的独到见解!

  林冲为什么吃了一场冤枉官司呢?在我们的潜意识里,是因为恶了高太尉。而林冲对别人的解释,也是恶了高太尉。

  但这只是虚假的,不真实的原因。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?林冲这次说出来了:他之所以吃官司,沦落到刺配沧州,在他的理解里,不是因为【恶了高太尉】,而是因为【撞了高衙内】!

  有的朋友或许会问,这有什么分别吗?看上去差不多啊!高俅跟高衙内是父子嘛。

 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,这里面分别太大了!

  恶了高太尉的,可以说是林冲。但撞了高衙内的,是林娘子!是林冲他老婆!林冲,是没有【撞】过高衙内的!只有林冲他老婆,才【撞】过高衙内!

  也就是说,恶了高太尉,跟撞了高衙内,是完全完全不一样的!

  作者施耐庵的遣词造句,一向是很讲究,很精致的。在这里恶跟撞两个字,用的也特别准确,特别传神。

  恶,就是得罪的意思。撞,则是撞见,碰上,遇上的意思。

  在林冲的理解里,惹来这场横祸的起因,完全是他老婆【撞了高衙内】,不然的话,就没这么多事了!林冲这是在向他丈人埋怨他老婆!要不是他老婆遇上了高衙内,林冲现在还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呢!

  【年灾月厄】,就是倒霉的意思。撞,就是正好遇见的意思。林冲这句话的大体意思就是说:‘倒霉啊,我老婆偏偏碰上高衙内了!所以我才会沦落到现在这样子!’

  潜台词就是:如果他老婆没有碰上高衙内,他是根本不会有这么多麻烦事的!

  现在我们想一想,是不是这么一回事?

 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里,高俅是一个到处害人的大奸臣,无恶不作,陷害忠良。

  不过今天我要告诉大家,高俅没那么脑残,他不会莫名其妙的去陷害林冲——事实上没有人会莫名其妙害别人。

  看遍全书你就会知道,高俅只害对自己有威胁的人,或者是妨碍了自己利益的人,比如某些地位跟自己差不多的忠臣之类的。

  在正常情况下,高俅是不会莫名其妙的去害林冲这种小人物的,林冲是个教头,在高俅眼里就跟平民百姓差不多,根本妨碍不到高俅的任何利益。何况林冲还是一个媚上欺下的,会巴结领导的人。

  那么林冲为什么会得罪了高太尉?原因就是因为高衙内看上了林娘子,但林冲没把自己的老婆让给高衙内,所以间接的得罪了高太尉!高衙内为什么看上了林娘子?说到底还是因为林娘子撞见了高衙内!这才是一切的起因!

  这一点,林冲看得很透彻,所以他才会说:【泰山在上,年灾月厄,撞了高衙内,吃了一场屈官司。】

  不然的话,林冲是不会莫名其妙【恶了高太尉】的。他老婆【撞了高衙内】,才是一切的起点。

  此时的林冲认为,这一切的责任,全都在他老婆身上。

  此时的林冲是很反感,或者说有点恨他老婆的——坏我前程啊!

第六章:林冲休妻

  我们继续向下看。

  下面林冲说了很多场面话,客气话——也可以说是废话。大体就是说我跟老婆的感情还不错啦之类的。

  然后话题就转到了休妻。

  为什么休妻呢?原因是【娘子在家,小人去心不稳,诚恐高衙内威逼这门亲事】。然后又说了半天,总之是为他老婆好,让他老婆再找个人嫁了吧。

  这是林冲嘴上说的原因,是怕高衙内逼婚林娘子,所以他才休妻。

  不过仔细想想,这完全是胡说八道。

  首先,高衙内逼不逼婚,这根本不取决于林冲休不休妻。按照道理来讲,林冲休妻后,高衙内反而更容易逼婚了。毕竟如果林冲不休妻的话,林娘子还有一个有夫之妇的身份摆在那,可以给高衙内增加点难度。

  在名声上,有夫之妇这个身份能阻碍一下高衙内。毕竟逼婚有夫之妇,是极不道德,极坏人伦的。高俅等人很要面子,如果林冲不休妻的话,说不定还真能放他老婆一马——尽管几率很小,但至少有这个几率。

  但林冲一但休妻,林娘子就不在是有夫之妇而是女性了,高衙内就可以似无忌惮的逼婚林娘子了,逼婚成功率几乎可以说是百分百了,除非林娘子自杀。

  就连丈人张教头也说,如果林冲你不休妻的话,高衙内想要见到林娘子,是很难的!【又不叫她出来,高衙内便要见,也不能够。】

  其次,关于有些人觉得,林冲让老婆再找个男人嫁了,是为他老婆好,是想让他老婆找个厉害的男人保护她这一观点,也很扯。

  高衙内林娘子这点事已经闹的很多人都知道了,在这种情况下,林冲休妻后,除了高衙内,谁敢娶林娘子?娶了林娘子,那不是摆明了要跟高球PK吗?高俅的地位,可是无人能及的。所以休妻是为了让老婆找个牛逼的人保护她这一说法,也是说不通的。除非当今皇上愿意娶她。不然谁都弄不过高球。

  可皇上显然是不可能娶林冲老婆的。

  紧接着林冲又说道,休妻这件事啊【却是林冲自行主张,非他人逼迫】。

  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了。要知道从林冲跟他丈人说话开始到现在,一直是林冲自己在说话,他丈人跟左邻右舍根本就没说过一句话,也没人问过类似于‘林冲阿,是不是有人逼你休妻啊’之类的话。那么林冲忽然莫名其妙的说休妻是我自愿的,没人逼我,是什么意思呢?

  很显然,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,肯定有人逼迫林冲了。所以林冲才会在没人问他的情况下,很主动的说:没人逼我!我是自愿的!

  这个人是谁呢?我们不知道。可能是陆谦可能是富安,也可能是老都管——其实是谁根本就不重要,重要的是逼迫林冲的人,是受高太尉命令来的!是高太尉在逼迫林冲休妻!

  林冲不敢不答应啊!

  写休书的时候,林冲再一次此地无银三百两,在没人问他的情况下,再次主动写道:【委是自行情愿,既非相逼】。

  在两次没人问他是不是自愿休妻的情况下,林冲连着两次很主动,却又很莫名其妙的说:没人逼我休妻,我是自愿的!我是自愿的!

  无奈啊,可恶的高太尉!

  接着看下面。

  说完自己是自愿之后,林冲又说了什么呢?

  他说【如此林冲去的心稳,免得高衙内陷害】。

  林冲说完这句话,他的这一段话就结束了。然后张教头就开始说话。也就是说,这句话,应该算是一个主因。

  免得高衙内陷害谁呢?显然不是林娘子。前面说了,休妻之后高衙内可以随便勾引林娘子,并不存在【免得】这个说法。

  那就只有林冲了。

  林冲害怕高衙内陷害自己,所以才要休妻。

  林冲怕高衙内害他,所以他就立刻将老婆休了。

  不过张教头不同意,叽里呱啦劝了林冲一顿。

  张教头为什么要劝林冲呢?答案应该是张教头跟富安一样,看穿了林娘子的性格!

  张教头知道,林冲一休妻,自己的女儿就只剩下从了高衙内跟自杀两条路了。凭自己女儿贞洁的性格,必定会选择自杀,选择宁死不从!所以张教头才苦苦劝林冲,不要休妻。

  真是知女莫若父啊!

  在张教头的苦劝之下,林冲仍不松口,咬定了就要休妻,并说了三点休妻杀手锏:

  1:求求你可怜可怜我,让我休妻吧!【泰山可怜见林冲】

  2:只要让我休妻,我死也瞑目了,不让我休妻,我死不瞑目!【依允小人,便死也瞑目】

  3:不让我休妻,我就算回来了,也不跟老婆团聚!【若不依允小人之时,林冲便挣扎回来,誓不与娘子相聚】

  这三点杀手锏一出,张教头也没脾气了。

  第一个借口,打的是扮可怜的牌。第三个借口,打的是底线牌。但第二个借口,就很有意思了。

  不让林冲休妻,林冲就死不瞑目。好奇怪啊,为什么不休妻就会死呢?还死不瞑目?按照我的推理看下来,我们就可以知道,是因为高太尉要逼他休妻——你不休妻,我就弄死你!

  张教头不让林冲休妻,林冲就会被高俅弄死!

  所以林冲才会觉得老丈人不让他休妻,他就死不瞑目——倒霉啊,这不是等同于死在自己老丈人手里了!

  话都说到这一步了,张教头也无奈了。女婿都以死相逼了,还能怎么办?同意呗。

  张教头同意之后,林冲就写了休书。休书再次强调了没人逼他休妻,他是自愿的。

  按照我的前文看下来,我们似乎可以确定,林冲是被人逼迫,所以才无奈休妻了。

  有的朋友可能觉得这个答案很残酷,但我不得不告诉你,这已经是一个很阳光的答案了!

  关于林冲休妻,大部分的说法都是林冲怕高太尉,自愿让出老婆,或是怕老婆连累自己,赶快休了老婆。这两个说法,是不是比我这个林冲是被人逼迫的说法,更加残酷呢?

  纵观水浒传全书,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。那就是越是当过官的好汉,奴性越重!做起事来越是怕前怕后!反而那些出身低微,社会地位低的好汉,却是天不怕地不怕!你就是皇帝老子来了,又能怎么着我?大不了一死。

  林冲,就是一个奴性很重的人。

  这一点,在书中又有对证。

  后来林冲上梁山,铁了心跟着晁盖干的时候,他又想要接回他的老婆了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他老婆现在已经不是他老婆了,已经被休了,是个女性。林冲跟她已经没有一毛钱关系了。

  为什么林冲又接回他老婆呢?简单地说,就他已经进了梁山公司了,不用怕大宋公司的高球了,他现在应该对晁盖有奴性才对。

  只可惜,他老婆已经自杀身亡了。

  林娘子,一个为了自己懦弱媚上的丈夫苦苦坚守自己的贞操,宁死不从的女人,在水浒传中,我们只知道她姓张,重男轻女的施耐庵甚至没有给她一个名字,但她的光芒,却要比所有的梁山好汉都要耀眼。

 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,在一些戏曲中,往往会称呼林娘子为【张贞娘】。这个美好,传神的名字,配合着林娘子那倾国的面容,伟大的人格,永远的留在我们心中。

 第七章:小人是个好汉

  林冲休妻之后,就开始了他的配军生涯。

  同时,陆谦也带着高太尉的命令,买通了董超薛霸,要结果林冲!

  然后,鲁智深也看出事情不对劲来了,一路跟着,准备随时解救林冲!

  后来,双方在野猪林相遇了,董超薛霸害林冲不成,被鲁智深救了,这就是极为精彩的大闹野猪林的故事。

  在这出戏里面,观众读者们为鲁智深的豪情与仗义而喝彩,为林冲一路上被滚烫的热水洗脚,被苦苦折磨而难过。

  但我在这里却要告诉大家,这完全是林冲自找的!在这一回里,林冲媚上欺下,欺善怕恶的本能,展现得淋漓尽致!

  我在前文里面,说林冲是一个媚上欺下的人,可能有的朋友仍然不相信。那我们就来看看林冲在刺配过程中,是怎样媚上欺下的吧。

  显然,董超薛霸的地位,高于林冲。

  这很好理解,林冲刺配,董薛二人负责押着他,一路上董薛二人想怎么样就怎么样,想骂就骂,想打就打。这个时候的林冲,是受他们二人管制的。也就是说,这个时候,董薛是林冲的领导,或上司。

  那林冲是怎样媚上的呢?原文是【三个人投村中客店来....林冲..不等公人开口,去包里取些碎银两,央店小二买些酒肉...请两个防护公人坐了吃。】

  从这一段看,林冲还是很媚上并且很有眼力见的。不等董薛开口,就抢着拿钱买单,请他们坐下吃。

  只可惜董薛不会领情,干掉林冲可以获得很多金子,他们哪看得上这顿饭?晚上立刻安排了计策,用开水给林冲洗脚,烫的林冲大叫!董薛一听林冲叫唤,立刻臭骂了林冲一顿!

  如果是武松或鲁智深被这么对待的话,恐怕董薛已经人头落地了!

  但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呢?林冲的反应是【林冲那里敢回话】。

  被人折磨一顿又痛骂一顿之后,林冲连还嘴骂回来的勇气也没有。为什么?因为董薛两个,现在是林冲的领导!

  林冲面对着董超薛霸,总是一副巴结讨好的样子。

  在柴大官人庄子前面的酒店里面,林冲的做法则是【林冲让两个公人在上首坐了】。

  在水浒传中,谁坐上首,谁做下首,可都是很讲究的!林冲这么做,仍是只能用媚上两个字来解释。(解释成惧上也可以)

  但他面对着地位不如自己的酒保(店小二)的时候,是一副什么嘴脸呢?

  酒保一直没给林冲上菜,【林冲等得不耐烦,把桌子敲着说道】。

  看看,都敢敲桌子了。给林冲一个胆,林冲敢向董超薛霸出这种摸样吗?

  答案当然是不敢。

  骂完林冲之后,睡了一夜,第二天,大家又上路了。不一会,到了野猪林。

  在这里,董薛两个又使了个计策,说:大家都在这睡一觉吧,歇歇。不过我害怕你跑了啊,把你绑在树上吧!

  林冲怎么说的呢?林冲说的是【小人是个好汉,官司既已吃了,一世也不走!】

  看到这里,我忽然有点想笑。

  好汉这个词,多半是夸人厉害,或是自夸厉害的时候用的。自夸的话,就要把整句话都夸出气势来,才衬得上好汉这个词。所以,就要用一个也很霸气的词语,来与好汉这个词语配合,才能更霸气!

  一般是用哪个词跟好汉配合的呢?一般是:老子是个好汉!爷爷是个好汉!老爷是个好汉等等,总之,很霸气。

  林冲是用的那个词呢?他用的是小人——【小人是个好汉】。

  小人这个词,往往是弱者害怕强者的时候,才用的自称。如小人不敢了,小人知罪,大人不计小人过等等。相信大家没听过老子不敢了,爷爷知罪之类的吧。

  而好汉这个词,则往往是强者的自称。这个词跟小人,可以说是不能一起用的。用在一起,就会显得很别扭。

  林冲却一起用了,这说明了什么呢?

  说明,一方面林冲从内里还是认为自己是个好汉的,面对地位不如自己的人,面对平民百姓,林冲动不动就要杀人放火!很牛B,很好汉!

  另一方面,此时的林冲却对董薛二人有着骨子里的畏惧!这种畏惧,是很强烈的!后面被刺配的人中,除了同样很软弱的卢俊义之外,我们并没有看到哪个好汉在被刺配的过程中,有着如此强烈的畏惧!

  这种强烈的畏惧,让林冲在路上一直巴结着讨好着两个公人,这种畏惧,让林冲不敢自称老爷是个好汉,而是别别扭扭的自称小人是个好汉。

  这是林冲面对着强者时的表现。

  但林冲是个媚上欺下,欺软怕硬的人。当他面对着弱者,面对着平民百姓的时候,他却又自称‘老爷’了!

  这一点,在原著中是有证据的。在第十回里面,林冲抢了一群平民百姓的酒,并且还打他们,把他们全都打跑了。这个时候,林冲是怎么说的呢?

  林冲说的是【都去了,老爷快活吃酒!】

  面对着地位不如自己的人,林冲是自称老爷,而不是小人滴!

  这就是林冲,一个媚上欺下,奴性十足的人。

  两个公人绑住林冲之后,就要动手杀他。这个时候林冲流着眼泪苦苦哀求他们,哪像一个好汉?

  要知道就连宋江这样被误认为爱哭的人,在要被王矮虎他们干掉做成醒酒汤的时候,也没有流泪!并且,也没有哀求他们饶了自己,只是叹了几口气而已!

  结果薛霸不听林冲的恳求,执意要杀林冲,刚要动手,鲁智深出现了。

  鲁智深出现之后,很轻松的救了林冲,并且,与林冲做出了两大处鲜明的对比。这两处对比,将鲁智深与林冲,对比的天上地下!

  第一处:鲁智深出现之前,一路上一直是林冲小心翼翼的伺候着,巴结着董薛二人。但林冲还总是时不时的挨骂!但鲁智深一出现,就变成了董薛二人一路上小心翼翼的伺候着,巴结着鲁智深,但董薛二人还总是时不时的挨骂!

  从这一点上来看,董超,林冲,薛霸三个,应该是同一类人,欺善怕恶,媚上欺下而已。都是谁比我弱,我就一副好汉样,骂他!谁比我强,我就一副孙子样,伺候他!林冲跟董薛两个唯一不同的地方,大概就是林冲的武功比较高强吧。

  在这之前,如果林冲硬气点,狠点,像武松对待官差那么对待的话,董超薛霸,说不定根本就不敢暗害林冲,更提不上折磨林冲了。所以林冲受了很多非人的折磨,完全是自找的,性格使然。

  第二处:面对着被高太尉迫害的如此之惨的林冲,董薛二人询问鲁智深身份的时候,想告诉高俅的时候,鲁智深仍然豪情万丈:【别人怕他(指高俅),俺不怕他。洒家若撞着那厮,教他吃三百禅杖!】

  有没有人想过,鲁智深这里的【别人怕他】里面的别人,指的会不会就是林冲?就算鲁智深没这个意思,但很显然,林冲就是属于怕他的那一类人的。

  林冲在旁边听了,心里会是个什么滋味呢?书上没说,但应该是很惭愧吧。

第八章:林冲为什么去见柴进?

  鲁智深走后,林冲董超薛霸三个人,继续往沧州大营走。走着走着,走到了一个好地方。

  这个好地方,就是大周皇族,小旋风柴进的庄园。

  柴进家在水浒传里面,可真是个好地方啊!

  不管你有没有本事,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,不管你身上有没有罪,只要你来到柴进家,就意味着你未来的几年里,可以在这里白吃白喝,还可以免费拿钱。

  家里没钱了,日子过不下去了怎么办?走,跟我上柴进家过去。

  柴进也很乐意大家来,因为柴家有的是钱。

  所以我们就能看到,不管是武功很高的武松,林冲。还是武功很弱的洪教头,王伦,杜千,石勇等等,柴进都是十分欢迎滴!

  所以林冲也想去投奔他。

  在这里,又有一个问题,那就是林冲去投奔柴进,到底是为了什么?

  有两个说法。

  1:结交江湖好汉,交个朋友。(普遍这么认为)

  2:就是为了去白吃白喝!去领钱!

  我相信看到这里,又要有朋友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,不过没关系,我们可以根据原著来看。

  当酒店老板对林冲说这附近,有个柴大官人,特别喜欢给别人送钱的时候【可教他投我庄上来,我自资助他】,林冲是什么反应呢?

  林冲的反应是:【林冲听了,对两个公人道:....我们何不去投奔他?】

  要知道投奔这个词,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目的性。去投奔柴进,跟去结交柴进,是完全两个概念。往往是走投无路的人,或者本身官司缠身的人,才会去投奔别人。投奔,代表了自己本身有点麻烦,需要别人帮一下忙,或是照顾一下。

  比如像柴进这样什么都不缺的人,是不会去投奔别人的,只会去见见别人。

  好汉们在什么时候会去投奔别人呢?只有两种情况。

  1:犯了罪不想坐牢,在逃亡的人。这是需要一种庇护,所以要去投奔。

  2:缺钱,没钱花。所以要去投奔

  我们知道,第一点不可能是林冲的想法。因为林冲在野猪林说过了【小人是个好汉,吃了官司,一辈子也不走。】后来事实也证明了,林冲在柴进家根本没提不想去坐牢,想留在柴进家之类的想法。所以,不可能是一。

  那就只能是二了。林冲之所以投奔柴进,就是为了去柴进家‘赚’点钱的。

  如果你还是不相信的话,我们继续向下看。

  林冲提起要投奔柴进,董超薛霸是什么反应呢?他们没有反对,他们的反应是立刻收拾包裹,问店小二柴进家在哪!

  这就有点奇怪了!

  首先我们可以确定,董超薛霸这两个人,是不算江湖好汉的。他们也没有与任何江湖好汉结交,谈论江湖勾当的欲望与打算。所以如果仅仅从林冲想结交江湖好汉来说,他们是没有理由想见柴进的。

  其次,本身押送囚犯,是有时间限制的,一个月两个月之类,过了时间限制,董超薛霸就要受罚。之前鲁智深要停便停,要歇便歇,已经浪费了不少时间了。这个时候已经快到沧州大营了,董超薛霸应该立刻和林冲去大营交差,而不是陪林冲去见朋友。

  综上,董超薛霸既不是江湖好汉,去见柴进还要面临着受罚的危险,那董超薛霸为什么还要兴致冲冲的跟林冲去见柴进呢?

  答案只有一个:为了钱。

  在上文我就说过,董超薛霸,其实跟林冲是一类人。在酒店老板介绍完柴进之后,林冲董超薛霸,都闻到了钱的味道!

  只有钱,才能驱使林冲董超薛霸一同去投奔柴大官人!

  不过他们运气不好,去的时候,柴进刚好没在。

  看门的四五个庄客,他们对林冲‘齐’道:【你没福,若大官人在家时,有酒食钱财与你。】

  齐道,就是他们四五个人不约而同的说,他们都是觉得林冲时来赚钱的,他们都这么认为。

  林冲听了是什么反应呢?林冲并没有反驳,原文是【林冲道:如此是我没福....】

  庄客说林冲没福,骗不到柴进的钱了。结果林冲没有反驳,而是承认了。他承认自己,确实没骗到钱,确实没福!

  然后林冲【肚里好生愁闷】的跟董超薛霸走了。

  不过事实证明,林冲还是有福的,走着走着,又碰上柴大官人了!

  柴大官人也看见林冲了,问道【这位带枷的是是甚人?】

  林冲的反应是【慌忙躬身答道】我姓林等等。

  慌忙躬身啊,老子还是有福气的,又碰上柴进这个提款机了!

  林冲的武功,还是很高强的。柴进一听是林冲,很高兴!大家就欢欢喜喜的一起回柴进家了。

  到了柴进家之后,庄客给林冲拿出了肉饼酒等等,又拿出了一斗米,米上放着十贯钱。

  庄客是在柴进没吩咐的情况下,很自然的拿出了这些东西。由此可以看出,只要有人去投靠柴进,至少能白得【十贯钱】,白吃一顿饭。

  柴进一看,堂堂八十万禁军教头怎么能这么对待,规格太低了,快去杀羊,上果盒酒来!

  跟果盒酒,杀只羊一比,什么一盘肉几张饼之类的确实显得很寒酸。

  可是林冲是怎么说的呢?林冲说【大官人,不必多赐,只此十分够了!】

  这一点,又暴露了林冲想要的是钱的心理。

  杀羊什么的自然高档,但再高档也不过是一顿饭。林冲在乎的不是饭,而是钱!米上放着十贯钱!

  酒肉饼米全撤下去了,钱也自然跟着撤下去了!因为柴进觉得给林冲十贯钱是看不起林冲,但柴进不知道的是,林冲就是为了这十贯钱来的!

  如果林冲不是为了钱,只是为了结交朋友的话,他就不应该只推辞杀羊,而不推辞饼米酒肉钱。他说【仅此十分够了】,意思就是不用杀只羊了,这十贯钱跟这些肉米什么的就够啦,只给我十贯钱就行了。

  林冲的目标,就是那十贯钱,他的这句话,就表明了他一定会收那十贯钱。

  虽然到最后十贯钱还是撤下去了,不过林冲三人还是赚了。住了几天,林冲最后一共赚了五十两银子,而董超薛霸则得了十五两银子。

  得了银子后的董超薛霸是什么态度呢?他们的态度是害怕耽误了时间限制,催促快走。【两个公人催促要行】。废话,都赚到钱了,还呆在这干什么?

  看到这里,有的朋友或许会很不是滋味,或许会问:林冲很贪财吗?他为什么要去柴进家里骗钱?

  问得好。

  我的答案是,林冲本身,或许不贪财。但如今的处境,不由得林冲不贪财啊!这就是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!要在江湖里混,尊严,是要扔掉的!

  为什么呢?原因是因为林冲要去坐牢了!在牢里面,你要是没钱送礼,或者送礼送少了,说不定就让管营,差拨给弄死了!

  林冲,鲁智深都是官府中人,所以这些潜规则他们都知道点。鲁智深在野猪林跟林冲分别的时候,给了林冲二十两银子,那就是鲁智深给林冲用来送礼的!不然一个犯人,哪用得着这么多钱?

  柴进家,离着沧州大营不远了,甚至可以说是到沧州大营的最后一站!林冲只有趁着这个时候多弄点钱,到时候才不会被弄死!钱弄得越多,自己坐牢就越安全!

  有趣的是,作者施耐庵先生,已经在书中给我们写出了送不送礼给差拨管营,有什么差别了。

  送礼很多的:不但不用干活,还能整天跟差拨管营喝酒聊天。也不限制你的行动自由。说白了,就是等同于没坐牢,在旅游呢!

  送礼多的:虽然干活,但只用在房间里干一些扫地啦,写字啊之类的轻松活。

  送礼少的:顶着大太阳,干一些很重的活,很累,很遭罪!

  不送礼的:关在土牢里面,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,还不如干活!看你不顺眼了,什么土布袋啊,什么盆吊啊,弄不死你!

  送不送礼,的确是很关键啊!

 第九章:八十万禁军教头是个什么官职?

  如果你问一个中国人:中国上有谁做过八十万禁军教头?

  对方百分之百会回答:林冲!

  尽管林冲是一个虚构人物,但一说起【八十万禁军教头】这个官职来,我们就会下意识的想起林冲。林冲与这个官职可以说是紧紧的绑在了一起,就算林冲被刺配了,成了犯人,他在休书上仍称呼自己为八十万禁军教头。江湖上的好汉见了林冲,也都尊称他为‘林教头’。

  那八十万禁军教头,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?

  初看水浒传的人,都会下意识的觉得这是一个很大,很牛的官职!相当于大将军之类的,毕竟可以都管理八十万禁军了嘛。

  今天我就要告诉大家,就‘小说中’而言,八十万禁军教头,实在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官职啊!

  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,林冲官职的本质,就是一个教头!别管他是禁军还是御林军,八十万还是一千万,总之林冲本质就是一个教头,或是教师,是负责教人武艺的。

  教头与教师是一个意思,相当于里面的老师,武学里面的武术教练。是一个很平常的称呼。即使你不是官,只是一个平民,也可以被人称作教头。揭阳镇上,病大虫薛永只是平民一个,并且落魄的只能卖膏药为生,宋江也是称呼他为【教师】的。

  水浒传中,有很多这样的教头。

  低级的,在柴进的庄上,有一个洪教头,他的本事很低微。值得注意的是,洪教头也是没有任何官职的,就是一个草民,但也可以称呼为教头。

  中级的,在很多很厉害的地方武装中,也有几个教头。比如祝家庄的有个栾教头,铁棒栾廷玉。曾头市也有两个教头,分别是史教头,苏教头。史文恭与苏定。这几个教头武艺高强,但也是草民,并没有官职。

  高级的,有很多禁军教头,像王进,林冲,周昂,丘岳等等,他们,是有官职在身的。

  通过上面的列举,我们可以看出来,教头,其实就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老师。

  洪教头就相当于一般学校的平常老师,他水平很低,教的学生也少,所以没有职称,只是个平民。

  史文恭栾廷玉等教头,就相当于重点学校里的老师,自身业务水平很高,教的人也很多。但由于祝家庄曾头市都是民办的学校,所以虽然他们的本事都很高,但却很难混上职称。

  林冲王进丘岳周昂四个八十万禁军教头,本质上来说,也是老师而已。只不过他们相当于重点大学里的教授一类,教的学生很多,也很有水平,所以就混上了职称,国家认可。

  就像现在有的专家教授领的职称是市级干部的,但他们的本质仍然是一个老师而不是市级干部。虽然他们名义上与市级干部差不多地位,但实际上却差远了,市里遇上什么大事,他们是插不上嘴滴。

  就像林冲,领的虽然是国家认可的官职,但根据规矩,他只能当老师,教武艺,是不能像将军一样,带兵打仗滴!

  相反的,祝家庄曾头市这样的民企就没什么多框框了,教头也可以带兵。

  所以说林冲八十万禁军教头的职位,实在是太小了,就是一个高级老师而已。同时,他能掌握的权力也很少——甚至没有什么权力可以掌握。远非大家所想的将军一类。这个职位之所以让人感觉很牛,只不过是【八十万】这三个字在起作用而已,如果把八十万这三个字摘了,就一点都不牛了!

  有的朋友可能要问了,那丘岳周昂两个八十万禁军教头,不也带兵出征打仗了吗?

  是滴!所以作者又给了他们另外的身份,丘岳周昂,并不是单纯的高级老师,他们还有别的身份。

  丘岳是【八十万禁军教头,官带左义卫亲军指挥使,护驾将军。】而周昂则是【八十万禁军副教头,官带右义卫亲军指挥使,车骑将军】!

  那林冲这个高级老师受不受别人的尊重呢?很难说。不过我们知道的是,有武艺的好汉,往往都是希望当将军的,而不是希望当老师,所谓【边疆上一刀一枪,搏个封妻荫子】。

  从这一点上来看,林冲是很失败的。

  因为林冲的父亲,就是一个可以带兵打仗的人,是个提辖官,唤作林提辖。【年幼时也曾到得东京,认得令尊林提辖。】

  而到了林冲这里,不知为何,竟当不上提辖了,只能当个国家认证的高级老师啦。可能是林冲虽然武艺高强,但却不善用兵的缘故吧。

  而且,这八十万禁军并非林冲一个人在当老师。陆谦就曾经说过,禁军中,还有几个教头。是大家共同在教八十万禁军。

第十章:当林教头遇上洪教头(上)

  话说林冲想去柴进庄上骗点钱财,好让自己去沧州大营的时候有钱送礼,不至于遭罪。

  就在这个时候,洪教头出现了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施耐庵在处理洪教头这个形象的时候,是用了一些手段的。作者没写出洪教头的名字,没说他叫什么,只是称呼他为洪教头。

  这样的手法,其实就是在刻意突出【教头】这两个字。因为林冲,也是一个教头。

  按照我的说法,这两个,都是老师。不过洪老师水平次点,林教授水平高点。

  洪教头一出场,就是一副很二很脑残很吊儿郎当的样子,歪戴着帽子,挺着肚子,就来到了柴进林冲面前。

  林冲听到庄客们都称呼洪教头是教师,林冲就猜测,这个洪教头,会不会是柴进的师父?

  我在前文说过,林冲,是一个媚上欺下的人。此时的林冲寄居在柴进家里,并想从柴进身上赚点钱,那么他就必须表现的卑微一点。

  实际上林冲的确很懂媚上欺下之道,在这一回里,他表现得特别卑微,特别识时务。

  洪教头一来,林冲就立刻【急急躬身唱诺:‘林冲谨参’】。

  一副很惶恐,很巴结的样子。

  洪教头见林冲这幅摸样,是什么反应呢?洪教头的反应是【全不理睬,也不还礼】。

  很不给林冲面子。

  要知道林冲可是立刻起来弓着腰给洪教头礼的,洪教头却连看都没屑看林冲一眼,根本没把林冲放在眼里。

  柴进介绍了一下:这位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!

  柴进一说完这句话,林冲又立刻给洪教头下拜【林冲看着洪教头便拜】。

  林冲下拜,可以说是很干脆,很利落的。

  洪教头回没回礼呢?洪教头仍然没把林冲当个角色看,很傲气地说:‘不用拜了,起来吧!’就像皇帝对奴才说平身一样。

  已经两次热脸去贴冷屁股了啊,他不是豹子头吗?他不是好汉吗?这样的侮辱,林冲能忍得了吗?

  答案是林冲很轻松的就忍了下来,并又拜了洪教头两拜!

  你看,林冲这个人,其实是很奴才,很媚上的。他给人家下拜,人家不屑于看他,让他别拜了,结果林冲又拜了洪教头两拜!

  唉,真是不知说什么好了。

  拜完之后,林冲就请洪教头坐了自己的位置,自己上洪教头下面坐去了。

  林冲表现得这么卑微,这么巴结洪教头,还拜了他三拜,洪教头领情吗?

  完全不领情!

  洪教头一坐下(位子还是林冲让给他的)就立刻问柴进:【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?】

  这句话立刻就表明了两点:第一,你林冲只不过是个配军。第二,林冲不值得柴进用厚礼去款待。

  这里的厚礼指的什么呢?就是前文说的杀了一只羊,还有一些好酒。相对于之前的一盘饼,一盘肉,白米什么的,这确实算是厚待了。

  也就是说,在洪教头的眼里,林冲只配用一盘饼,一盘肉,一斗白米来款待。

  潜台词就是,你林冲只配享受肉跟饼而已,全羊不是你配吃的,只有我才配吃!

  洪教头说这句话的时候,林冲就在旁边坐着,并没有什么反应,没有反对或者反驳。

  洪教头又说:【只因大官人喜好枪棒,来往流配军人都来依草附木,皆道我是枪棒教师,来投庄上,诱些酒食钱米。】

  这句话就太严重了!洪教头直接戳穿林冲,说出了真相:林冲是来骗钱的!

  实际上林冲就是来骗钱的,但洪教头本身,也是在柴进庄上骗吃骗喝的人物。两个教头的本质,是一样的。无非就是洪教头早来了两天。但在这里,洪教头就已‘老人’自居了。

  老人总是喜欢欺负新人嘛。

  不过接下来的事情,就不是欺负这么简单了。

  洪教头羞辱完了林冲,还不算完,还要跟林冲比武!林冲不敢跟洪教头比,表现得很谦卑。但洪教头就是咬住林冲不放,非要跟林冲比武!

  这一段情节,由于作者的笔力很深厚,所以在书中,我们感觉不到什么突兀的地方,只会感觉这段情节很自然,感觉洪教头很烦人。

  但是如果我们将这段情节单独摘出来看,你就会感觉很奇怪。

  林冲的到来,按理来说不会影响洪教头的利益,因为柴进是很有钱的,不会因为多给了林冲钱,就少给洪教头钱!

  既然双方没有利益冲突,并且都是在柴进庄子上骗吃骗喝的人,可以算是同行,那么洪教头羞辱羞辱林冲也就算了,为什么非要跟林冲过不去,非要跟林冲比武呢?

第十一章:当林教头遇上洪教头(中)

  看到这里,我们如果细细的品味一番,就会发现,洪教头从一开始的不屑看林冲,渐渐地竟演变成了非要羞辱林冲,非要揍林冲!

  这两者相差是很大的。

  最开始,不过是看不起林冲而已,对林冲还没什么特别大的恶意,甚至没正眼看林冲。但到后来,已经演化到非要揍林冲不行了!

  林冲对洪教头这么尊敬,这么卑微,洪教头为什么会非要揍林冲呢?

  我们先不讨论这个问题,继续向下看。

  洪教头主动要求跟林冲比武,林冲就是不敢。

  为什么呢?因为林冲害怕洪教头真的是柴进的师父,打了他,得罪柴进,自己就骗不到钱了。

  这一点,不仅我们看出来了,柴进,也一眼就看出来了。

  柴进一眼就看穿林冲是这种媚上欺下的人,知道他是怕洪教头是自己的师父,不敢得罪自己,所以不敢跟洪教头比武。【柴进见林冲踌躇】

  值得注意的是,林冲一直不肯出手,柴进就一直在不断的怂恿林冲出手,让林冲去揍洪教头。这一点,单独摘出来看,也很奇怪。

  林冲把洪教头揍了,对柴进有什么好处吗?

  有的朋友要说了,柴进这么做,是反感洪教头这种嚣张的气焰,所以才会怂恿林冲去揍他!

  这一点,只是表面而已!真正的事实,绝非如此!

  柴进,是不太懂武功的,也不常在江湖上行走,他总是窝在自己的圈子里。

  那么,我就不由得会怀疑,柴进这是第一次见到林冲,他到底知不知道林冲的武功有多高?

  按照书上来看,柴进是不知道林冲的武功有多高的,他们只是第一次见面。

  但洪教头的功夫,柴进是知道的。原著明文写了,洪教头是一位【此间又无对手】的高手。

  要知道,这里可是专门收留江湖好汉的柴进庄园啊!洪教头能在这里做到【此间又无对手】,足见功夫不错!

  所以说柴进怂恿林冲出手,绝不会是为了灭一灭洪教头的嚣张气焰。林冲的武功具体多高,柴进不知道。说不定林冲的武功还不如洪教头高,那岂不会让洪教头越来越嚣张?

  再说了,柴进是什么身份,他如果是真的想灭一灭洪教头的嚣张气焰,又或是为林冲抱不平,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?直接怒喝洪教头一顿,洪教头敢反抗?

  所以说,柴进一直怂恿林冲出手,绝对不会是因为想要灭洪教头的嚣张气焰。

  那么柴进为什么要怂恿林冲出手呢?

  这个问题,我们也先扣下,接着向下看。

  柴进为了让林冲出手,说道:【此位洪教头也到不多时,此间又无对手。林武师休要推辞,小可正要看两位教头的本事】。

 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?首先,柴进说洪教头也刚到这不久,就是想向林冲表明:这个洪教头跟我的关系也不是特别深,他也是才来的新人,你不要把他当成老人,不用给我面子!

  其次,你就别推辞了,我也要看看你们的本事!

  柴进说这句话,说白了就是告诉林冲,你随便揍他就行,我也跟他不熟!

  这样说透了,林冲立刻就放心了。【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,方才放心。】

  然后林教头与洪教头,就开始交手了。

  这个时候,媚上欺下的本能,再次展现。

  你洪教头牛B什么,你不过跟我一样,是个才来的!

  知道了洪教头地位的林冲,立刻没了之前的恭敬,只一棒,就把洪教头秒杀了,秒杀的洪教头连爬都爬不起来。

  江湖上的人是很讲面子的,洪教头当着庄客跟柴进的面,被轻松秒杀,自然不会再有脸留在柴进庄子里混了,满面羞愧,逃跑了,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。

  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段剧情,读者们都看得很过瘾,很痛快!之前被洪教头羞辱的气愤,都在这一棒中宣泄了!

  但是,我只是说但是,如果我们假设洪教头真的是个高人,一棒子把林冲给秒杀了呢?

第十二章:当林教头遇上洪教头(下)

  这个假设很大胆,但如果洪教头真的把林冲给一棒子打倒了,会有什么结果呢?

  那结果,就会是林冲没脸在这骗钱,混吃混喝了,林冲就会像洪教头这样,满面羞愧而逃。

  这样我们就会得到一个结论。

  结论就是不管是谁赢谁输,能享受柴进厚礼对待的,整个庄上只能有一个人!这个人的地位是很高的,除了他之外,别的好汉,只能享受平常待遇。而这个地位最高的人,则可以享受最高待遇!

  不过柴进为什么要这么设定呢?柴进又不缺钱,为什么整个庄子上只能有一个人吃全羊呢?就算大家天天一起吃,对柴进来说,也是九牛一毛啊。

  答案就是,柴进是故意的!只有人和人之间产生了差距,大家才会竞争。只有大家都去抢这个最高待遇,柴进才能天天看到很精彩的武术对打表演!上至林冲,洪教头,下至平常庄客,他们的对打,在柴进眼里根本就跟耍猴,斗鸡什么的差不多!柴进就是爱看这种对打!

  柴进之所以不断的怂恿林冲动手,就是因为洪教头目前是他庄子里最牛B的高手【此间又无对手】,柴进看洪教头PK其他的庄客,早就已经看腻了,毫无悬念。每场都是洪教头必胜,已经没什么新鲜感了。林冲是个出名的高手,柴进之所以一直怂恿林冲动手,就是因为柴进想看点新鲜的,没看过的武术对打!

  柴进的原话,也是这样【小可正要看二位教师的本事】。

  有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我说的太颠覆了,柴进会是这样的人吗?

 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,柴进对林冲的称呼。

  柴进对林冲的称呼,并不是一般人所称呼的‘林教头’,而是称呼林冲为‘林武师’!

  柴进道:【林武师休要推辞】【林武师,请较量一棒】。

  武师这个称呼,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。在柴进的眼里,根本没有把林冲当作与自己相平等的人来对待,而是把他当作一位跟自己的门客一样,表演武术的武师。

  在古代(确切的说是从战国起,到明末前),有很多富豪大财,是很喜欢收留一些武师,壮汉,闲人的。也就是所谓‘养客’。

  这些被养的门客,会武的,多半是靠互相竞技,表演武术来讨好主人。会文的,则多半以出谋划策,辩论,替主人找乐子等的帮闲身份来讨好主人。

  (养客这种习惯,曾被上很多人所批判。当然,虽然这些门客大多数都是滥竽充数,毫无本事的人,但也的确有少量的门客,是有真本事的,曾替主人办过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。)

  这些门客们,说的好听一点是财主们的门客,庄客。说的难听一点,他们就是财主们的玩物而已,财主们观看他们比武,跟平常观看斗鸡斗狗之类,毫无分别!

  以柴进的社会地位,为什么要收留那么多地位低下的江湖好汉?难道是想要造反?复辟大周?不可能,柴进没有这种欲望,他是一个很安分的人。柴进也没有这种实力,他的文才武略都不够高。

  那他为什么要白白养活这么多的人?

  答案就在这里,他喜欢看精彩的,搏命似的武术对打。就像有的人喜欢斗鸡,有的人喜欢斗狗一样。每当他手下的好汉们互相PK的时候,柴进就会看得很高兴,看过瘾了,就赏!

  是不是觉得我这样说,显得柴进有点卑鄙?

  可惜现实就是这样,大部分的人类,对于一个比自己地位低很多的人,是不会把他当作跟自己一样‘平等’的人去看待的。

  洪教头跟林冲对打的时候,谁赢了,谁就可以得二十五两大银子,这二十五两银子,其实就是赏钱!柴进一下就把银子扔在地上,然后才津津有味的看表演。这样的态度,哪里有把林冲看作是跟自己平等的人?

  水浒传中的其他好汉,有的没钱,如同三阮等。有钱的又没地位,如同宋江等,只是小吏。

  但柴进,却是水浒传中最特别的人物。他有钱,也有很高的社会地位。

  就算在上流社会,柴进也是很有地位的。他的地位几乎等同于一个小王爷,周围的县令等官员都跟柴进很好。

  一个这样的人,会心甘情愿的跟一些泥腿子,囚犯,小吏等人称兄道弟?

  在水浒传中,宋江晁盖也是仗义疏财的人物,好汉们都称呼他们为【宋江哥哥,晁盖哥哥】,或是直接称呼为哥哥。

  但柴进却不一样,不管柴进上不上梁山,江湖上的好汉见了柴进,都是客客气气的尊称一声【柴大官人】,而不是柴进哥哥。

  好汉们也都看得很通透的,人家没拿你当做一个级别的人,你凭什么跟人家称兄道弟?

  经常有人问:柴进比宋江还有钱,而且也救济了很多好汉,为什么没人像崇拜宋江一样崇拜柴进?或者是柴进上了山,为什么没人推举他当山寨之主?

  答案就在这里。

 第十三章:林冲

  (首先我要承认的是,这一章,并不好看。甚至有点无聊。不喜欢这种文风的,可以直接略过这一章,去看第十四章,不会影响阅读的。)

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,很特别。

  这一回故事,即使读了很多次,情节早已烂熟于心,但每当重新拾起来再读的时候,心中总有一个地方,会被触动。有的时候,我甚至希望林冲就这么窝囊下去,就这么平凡的过一辈子,也不希望见到风雪山神庙之后的林冲。

  风雪山神庙之前的林冲,经过我的解读,实在算不上一个好人。但风雪山神庙之后的林冲,却连人也算不上了。

  残忍,嗜杀。

  人总会变的。

  从柴大官人庄子中离开,林冲总算到达了沧州大营。

  此时的林冲,对自己的前途还是充满希望的。因为他已经休妻了,他跟林娘子,高衙内,高太尉等人已经没什么关系了。只要林冲坐完牢,凭他的本事,混个小官当当还是很轻松的。

  可惜的是,高太尉仍不放过林冲。

  这一次兴致勃勃来害林冲的,仍然是他的至交好友陆谦,以及很懂出谋划策的帮闲富安。在高太尉眼里,林冲不过是一只小蝼蚁,是不值得用很牛的人来害他的。所以他派了富安这种陪着小衙内玩的男保姆,来处理害林冲一事。

  就像我前文所说,富安是很懂‘性格学’的,他一眼就看出了林娘子的贞烈,也一眼就看出了林冲的媚上欺下。富安认为,即使害林冲一千遍,林冲也不会反抗,因为林冲绝不敢恶了高太尉。

  只可惜,这一次,富安猜错了。

  富安跟陆谦,似乎不知道有赶狗入穷巷,兔子急了也咬人这么一说。如果他们只是来刺杀林冲,而没有烧掉草料场的话,或许林冲仍然会逆来顺受,仍然会不跟他们计较,仍然不敢恶了高太尉。

  只不过当草料场被烧的那一瞬间起,林冲就已经被逼到了绝境。因为草料场一烧,林冲就算活下来,也逃不过官司了。【烧了大军草料场,也得个死罪。】

  这样一来,林冲就只剩下了两个选择:要么反,要么死。

  ‘为什么要苦苦逼我?’

  这才是真正的逼上梁山。

  也就是这一刻,林冲彻底绝望了,他从八十万禁军教头,混到这一步,从没有埋怨过政府与领导,他甚至只想老老实实的坐牢而已。但大宋朝廷连这一点都不肯满足他,逼着他去造反。

  林冲反抗了。

  这是林冲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反抗,迎着大雪,挺着花枪,将陆谦,富安,差拨三个全都给宰了。这一刻,林冲仿佛看见了自己往日里对领导的巴结与畏惧,这一刻,林冲似乎看到了自己娘子因为休书而哭泣的脸庞。

  在草料场的熊熊火光中,林冲挺着花枪的身影,在大雪中逐渐消失。

  林冲要去哪里?我们并不知道。但我们知道的是,以前的林冲,哪里也去不了了。因为以前的林冲,已经被烧死在了大军草料场。

  世界上,大部分的人,从一出生到某个年龄,他们是不会有任何劣性的,他们是很纯善的。

  但是直到有一天,他们会惊恐的发现,有很多人,正在用这些‘劣性’对付着他们。

  而纯善的他们,没有劣性的他们,不但不会受到赞赏与帮助,反而会受到耻笑。并会在被耻笑之余,接到这么一句话:

  ‘你还没有彻底了解这个世界,脑子要活泛一点。’

  于是,纯善的人们,也开始去学习这种劣性。

  不知不觉得,他们竟会发现,自己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世界,初步掌握了某种可以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方法,他们可以去赚取别人的利益了。

  只是他们忘了,许多年前的他们,之所以去学习这种‘东西’,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已。

  每个人都曾死过一次,死过后,肉体上的你,仍然是你。灵魂上的你,却已不是你了。

  林冲亦是如此。

  与其多说,不如作词一首:



  山神庙里饮残酒。

  京中教师,貌若恒侯。

  谁人敢呼豹子头。

  花枪在手,川扇难收。

  贞娘闺中可安否?

  何故迫我,至此沧州。

  荧惑染空如苏绣,只见雪起,片片如秋。

第十四章:王伦究竟是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?

  一说起王伦这个人,不少朋友就会下意识的反应:王伦不能容人,王伦气量狭窄,王伦不欢迎各路好汉加盟,王伦死了活该等等。

  一直以来,王伦在我们心中,就是一个很小气,很昏庸的形象。

  可是真实的王伦,真的是这样的吗?王伦是真的不能容人,心胸狭窄,还是仅仅是观众朋友们错误的以讹传讹?

  今天,我就来为王伦翻一翻案!

  首先,书中第一个提到王伦的人,是柴进,因为柴进曾经救助过王伦。

  柴进是怎么评价王伦时期的梁山泊呢?原文是【多有做下弥天大罪的人,都投奔在那里躲灾避难,他(指王伦)都收留在彼。】

  嘿嘿,没想到吧!真实的王伦,不但不是传闻中的‘不能容人’,反而极其欢迎各路好汉的加盟!有很多好汉做下了弥天大罪,王伦都担着风险,收留了他们!

  就是因为王伦收留了很多犯下了弥天大罪的好汉,所以柴进在林冲烧了草料场,需要躲藏的时候,第一个就想到了王伦!因为王伦收留了很多好汉,王伦很能容人!

  值得注意的是,作者在书中不止一次的提醒我们,最开始的王伦,是只有杜迁这一个伙伴的。后来不但有了宋万跟朱贵,还多了七百多小喽啰,也算得上兴旺了。这样的人,你好意思说他不能容人?

  林冲听到有这样一个地方,也很高兴,立刻拿了柴进的书信,一路赶路,终于赶到了朱贵酒店。

  在酒店里,林冲多喝了点酒,趁着酒兴写了首诗,暴露了自己的身份。

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,烧了草料场的罪名,的确是很大的,也够得上弥天大罪的等级,所以才逼得林冲不得不反。在沧州犯的罪,很快通缉令都发到济州了。并且朱贵也吓唬林冲道:【你在沧州做下弥天大罪...】

  面对一个做下弥天大罪的人,王伦会不会像我们印象中的那样,怕事,不敢收留林冲呢?

  绝对不会!

  这一点,朱贵很确定,很肯定的对林冲说:【既有柴大官人书缄相荐,亦是兄长名震寰海,王头领必当重用。】

  朱贵很肯定,王伦百分百会让林冲上山,而且还会重用林冲!

  此时的王伦,还不知道林冲已经到了梁山脚下了,朱贵为什么会这么肯定王伦会冒着风险‘重用’一个犯了弥天大罪的人呢?

  很简单,因为王伦以前都是这么做的。有很多犯了弥天大罪的好汉来投靠,王伦都很能容人的收留了他们。所以朱贵觉得这次的林冲,也不会例外。

  紧接着,朱贵就免费安排了一顿大餐来请林冲吃。

  林冲道:【何故重赐分例酒食?】重赐,就证明这顿饭还是很不错的,很上档次的。

  为什么莫名其妙请林冲吃大餐呢?朱贵回答道:【山寨中留下分例酒食,但有好汉经过,必叫小弟相待。】

  【但有】,就是只要有的意思。【必叫小弟相待】,就是一定会请你吃饭的。原来只要有好汉经过这里,不管你入不入伙,不管你认不认识我们,山寨里都会请他们吃大餐的!

  这个规矩是谁定下的呢?当然是寨主王伦了!

  这样热情好客的人,你好意思说他心胸狭窄?

  顺着原著的轨迹,一丝丝仔细的看下来,我们就会惊人的发现,在原著中,王伦竟是一个热情好客,欢迎各路好汉加盟的‘贤君’!

  那么为什么不能容人,气量狭窄这样的帽子,会扣在王伦这样很能容人,热情好客的人头上呢?

  让我们继续看下去。

第十五章:王伦为什么不收留林冲?

  朱贵与林冲吃了饭,又睡了一觉,然后上了梁山。

  一上梁山,朱贵就将林冲的经历,禀告了王伦。

  【这位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....因为被高太尉陷害,刺配沧州,那里又被火烧了大军草料场,。争奈杀死三人...】

  经历里面,重点提出了四点。

  1: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,武功很高强。

  2:林冲与高太尉有仇。

  3:还烧了草料场——要知道烧草料场,可是死罪,弥天大罪。

  4:还杀了三个人。

  这样的一份履历表放在任何一个老板的面前,老板们的心里,会是一个什么滋味?

  妈的,你这何止是弥天大罪啊,这简直就是弥宇宙大罪啊!

  不过王伦并没有在意这么多,他早就收留了不少犯了大罪的人了,也不差这一个。立刻让林冲坐了第四把交椅。

  大家喝了一会酒之后,王伦忽然不是很想让林冲留在梁山上了。

  确切的说,王伦是在这一刻,才不想收留林冲的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一点,很重要!同样的,这一点,经常被人所忽略!

  喝酒前,王伦是希望林冲留下的,还给了他第四把交椅,比朱贵还要高一个名次。

  喝酒后,王伦则不希望留下林冲。

  为什么会反差这么大呢?

  原因就是,在喝酒之前,王伦仅仅是对林冲有一个第一印象而已,并不了解林冲的性格,所以王伦就像欢迎其他好汉那样,欢迎林冲入伙。

  而在喝酒后的这一段时间里。王伦在饭桌上,通过喝酒聊天等等,已经初步看透了林冲的性格与用意!

  他们一共喝了三巡酒,在这三巡酒的时间里,王伦看穿了林冲,他知道林冲这样的人,绝对会成为他们山寨的不安定因素!

  所以王伦心中才想:【倘若他识破我们手段,他须强占。】,所以王伦才会在喝酒前很欢迎林冲,喝酒后却不让林冲留在山上了。

  王伦看穿了林冲的用意,怕林冲抢占自己的山寨。

  要知道,王伦可是文人。在水浒传一书中,文人,都是很会看人的!王伦,吴用,黄文炳等文人,都是一眼就可以看穿对方用意的人!

  联系前后文,我们也可以应证王伦的猜想——在前文中,林冲说过,自己要威震泰山东。而在后文中,王伦也的确是死在了林冲手里。

  林冲当时,已经走投无路了。他希望王伦收留他,并下了保证【当以一死向前】。结果王伦在林冲最困难的时候收留了林冲,林冲却杀了王伦。

  王伦与林冲,活脱脱就是农夫与蛇的翻版。

  所以,王伦是很能容人,很热情好客的,他只是不能容忍林冲这样的人而已。为了保护自己的公司不被别人抢走,将不安定因素赶走,这算不上不能容人吧?

  现实中,也有很多公司,是败在了聘用了用心不良的,善于运作的高手,而导致将自己的公司,运作成了他人的公司。

  碰巧的是,在另一部名著《三国演义》中,也有着一例差不多的故事,那就是刘备与吕布。

  刘备收留了吕布,也导致了日后丢了徐州。在收不收留吕布的问题上,张飞是很有眼光的,他跟王伦一样,看出了吕布并非好人。很不愿意收留吕布,并极力反对收留吕布,但为什么没人说张飞气量狭窄呢?

  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惯性思维。

  我们大家看书,目光总是紧紧追随着主角,总是将自己代入到主角中去,并认为主角做的,就是对的!

  在水浒传中,我们代入的是林冲,所以我们看不到王伦的先见之明,以及对未来的担忧。我们只是看到王伦要赶走林冲,便大骂王伦不能容人,气量狭窄。

  而相反的,在三国演义中,我们代入的,却是刘关张。张飞不让收留吕布,要赶走吕布。我们非但不会骂张飞气量狭窄,反而会觉得张飞有先见之明。在这里,张飞不能容人的做法,反而成了一个优点了!

  主角做的,不一定是对的,要学会换位思考啊。

  不过有趣的是,林冲与吕布,还是有些像处的。都是武艺高强,人品却很一般。

  同样有趣的还有,吕布被人称作三姓家奴,历经吕、丁、董。而林冲,恰恰也是一个历经王伦,晁盖,宋江三代领导人的‘好汉’

第十六章:柴进之恩与林冲之祸

  上一章说道,王伦看穿了林冲的用意与本性,不想收留林冲,要赶走林冲。

  我在前文分析过,王伦,非但不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,反而是一个很欢迎好汉加入,很热情好客的人。他不是不能容人,他只是不能容林冲这样的人而已。

  这一点,王伦是完全为山寨日后的安定着想的。

  不管林冲心性如何,他这样一个武艺高强的人,进入了梁山这样一个平均能力很低的公司,对梁山公司的内部而言,绝对不是一件好事。甚至,会是一个后患。

  所以王伦才会在心中想道,赶走林冲,【免至后患】。

  由于我们的思维惯性,观众朋友们,总是会将的目光紧紧的追随着主角的经历,而忽视配角的作用。所以在林冲上山这段情节里,我们看到的是林冲曲折的上山经历。

  但这段情节的本质,真的是描绘‘林冲上山’这个故事吗?

  当然不是!

  在这段情节里,林冲上山只是表面故事!林冲上山的经历的确很曲折,但这些曲折全是王伦造成的。林冲上山是很被动的,王伦才是握着主动权的人!

  只要王伦点头了,林冲拿不着投名状也可以留在山上。如果王伦不点头,林冲根本就没有呆在山上的机会!就是因为王伦在留不留林冲的问题上总是变化,所以才造就了林冲上山的曲折经历。

  也就是说,如果王伦在收不收留林冲这个问题上咬定答案不变化的话,林冲上山这段情节,完全可以删去。

  所以,这段情节的本质,根本不是林冲上山,而是王伦到底让不让林冲上山!

  主角也不是明面上的林冲,而是暗面上的王伦!

  所以我们有必要来研究一下一直被忽略的王伦。

 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这个时候的王伦,他的表现是很奇怪的。如我上文所讲,在留不留林冲这个问题上,王伦变化了很多次。正因为他变化的太快了,所以林冲的上山经历才会看起来那么曲折。

  最开始的时候,王伦是容不下林冲的。

  这个时候的王伦,看穿了林冲的本性,知道留下林冲,就是留下后患,所以他是一直想要赶走林冲,想要【发付他下山】。

  不过手下杜迁,宋万,朱贵三个,都是大老粗,看不透其中奥妙,反而力劝王伦留下林冲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他们三个劝王伦留下林冲,并不是他们的主观感情因素在作祟。(如:他们欣赏林冲,他们崇拜林冲等等)而是客观因素在作祟(柴大官人)。

  朱贵道:【这位是柴大官人力举荐来的人,如何教他别处去?抑且柴大官人自来与山上有恩,日后得知不纳此人,须不好看。】

  杜千道:【哥哥若不收留,柴大官人知道时见怪。颢的我们忘恩背义;日前多曾亏了他,今日荐个人来,便恁推却,发付他去!】

  宋万道:【大官人面上,可容他在这里做个头领,也好。不然,见得我们无义气,使江湖上好汉见笑。】

  三个头领都提到了柴进对他们有恩,由于柴进对他们有恩,又因为林冲是柴进推荐来的,所以他们三人觉得必须要收留林冲,不然就显得他们忘恩负义。

  这样一看,朱贵杜千宋万三个,应该是头脑略简单的,但很讲恩情的江湖好汉。

  王伦拗不过属下,只好弄了一个折中的办法——投名状!

  三天之内,你能拿着投名状,我就留你。拿不着,怨不着我,该上哪上哪吧!

  注意:王伦的这一个举动,竟又证明他是可以容下林冲的!

  要知道,梁山本就是王伦的地盘,在这里,他是老大,他有权让别人不上山。如果他真的不能容人的话,是完全不用给林冲这样一个机会的。

  给了机会,林冲就有可能上山,不给机会,林冲则完全没可能上山。

  从容不下,到能容下,王伦转变的很快,但是令人奇怪的是,在林冲接了投名状之间的这段时间内,王伦竟一直表现出极不愿林冲上山的样子。不断的对林冲说:后天就到期了,你就不能在这呆了。明天就到期了,你就不能在这呆了等等。

  这样一看,王伦对林冲的态度,从能容不下,转变到能容下,又再次转变到了容不下。

  然而最令人奇怪的是,林冲没拿到投名状,按理说王伦可以赶他走了,但这个时候王伦又做了一个转变,容下了林冲!并让林冲在山上做了第五把交椅!

  王伦变化的好快啊,他为什么最终还是留下了林冲?他不怕留下后患吗?

  答案就是,王伦很怕留下后患,但是,王伦的性格缺陷导致了他最终留下了林冲。

  王伦很聪明,很有眼光,但他也有着一个致命的缺点。

  优柔寡断。

  王伦一方面不想收留林冲,一方面却又怕得罪柴进,并背上忘恩负义的帽子,毕竟柴进是自己的恩人。【只是柴进面上却不好看,忘了前日之恩。】

  再加上手下起哄,使得王伦在‘柴进之恩’跟‘林冲之祸’这两个问题的权衡上,很摇摆不定。要么得罪人,要么埋后患,王伦不知如何去选。

  对于王伦是否收留林冲,我们可以有三种假设。

  1:王伦并不想收留林冲,那么他最好的做法,就应该是立刻力排众议,驱逐林冲下山,甚至杀了林冲。这样,虽然会得罪柴进,并背上忘恩负义的帽子,但却可以彻底免了后患。

  2:王伦不想得罪柴进,不想背上忘恩负义的帽子。这样的话,王伦就必须收留林冲,王伦最好的做法,应该是对林冲假装热情,一下子就留下他。这样虽然为日后埋下了灾祸,但却不用得罪柴进,也不会背上帽子。同时,也不会得罪林冲。

  上面两个选择,理性上来说,都是不错的。第一个选择背上帽子但却彻底免了后患。第二个选择没免后患,但也背上帽子,没得罪人。

  但王伦偏偏选择了第三个选择。

  第三个选择就是:即没有杀林冲,也没有赶走林冲,而是在收留林冲的问题上左右转换,不断变化。

  这样的变化,林冲下意识的就会认为王伦在刁难自己——实际上不止林冲,就连读者都会认为王伦是在故意刁难林冲。

  多番变化之后,王伦勉为其难的收留林冲。这样一来,又会埋下后患,又会让手下觉得王伦不讲恩情,同时,也让林冲不满。

  林冲的不满,令林冲对王伦的情绪越来越控制不住,最后,后患果然发生了。

  王伦知不知道他的选择是最菜的一个呢?他应该不知道,因为具有优柔寡断这种性格的人,通常不会选择极端的答案,因为他们害怕失去。他们一般会去选择一个中庸的答案。第三个最烂的答案,就是中庸了前两个答案后,形成的。

  所以说,有的时候,还是应该果断一点。该抛弃的东西,就抛弃了吧。不要因为舍不得某些东西,导致自己满盘皆输。

 第十七章:投名状

  王伦优柔寡断的性格导致了他在留不留林冲的问题上左右变化,想了想,就决定让林冲去拿个投名状。

  林冲以为投名状就是写个决心书什么的,就问王伦要笔要纸。后来朱贵一解释,林冲才知道,哦,原来所谓投名状,就是下山去杀一个无辜的路人啊!

  在电视剧里面,这一段情节中,观众朋友普遍觉得,残忍的王伦太不人道了,竟屡次逼迫善良的林冲去杀一个无辜的过路人,电视剧中林冲的表情充满了彷徨与矛盾,林冲为自己要去杀一个无辜的人而感到纠结与无奈.....

  只可惜,这只是电视剧中。

  原著中的林冲,是没有电视剧中的林冲那么善良的!原著中的林冲,就是一个为了自己可以进梁山,可以随便乱杀无辜的人!

  在知道自己要莫名其妙的去杀一个无辜的人时,他的反应是什么样子的呢?

  林冲的反应是很淡定的说道:【这事也不难。林冲便下山去等。只怕没人过。】

  这事太简单了,我立刻下山去杀!就怕没人过来给我杀啊。

  林冲一口就答应下杀人的事,他此时担心的,并不是怕自己到时候不忍心下手,而是怕没人经过梁山下面,没人给他杀。

  这样的人,可谓是丧尽天良,很没有人性。

  就连作者施耐庵,都在这里写了一首诗,描绘了一下林冲很淡定的要去杀人的反应,诗曰:【明日早寻山路去,不知哪个送头来?】

  我明天早早的就在山路上等着了,就是不知道谁这么倒霉,把自己的头送过来咯!

  如果这个时候,你经过山路,被林冲莫名的给杀了,当成投名状,你还会觉得他是英雄好汉吗?

  其实早在林冲没上梁山之前,作者就侧面的描写出林冲对乱杀无辜这种事情毫不在意的性格了。

  林冲刚刚烧了草料场的时候,被柴进的门客绑到了柴进庄子里面。柴进推荐他投梁山的时候,已经说出了梁山这伙人平常是做什么的了:【聚集着七八百小喽啰,打家劫舍。】

  那个梁山啊,是专门靠打家劫舍为生的,你要不要去投奔他们啊?

  林冲并没有露出很不适应,或是很反感打家劫舍的样子,而是大喜道:【若得如此顾盼,最好!】

  最好啊,我现在是无处可去了,能去打家劫舍也不错!你太照顾我了!

  紧接着,林冲赶到了朱贵酒店,朱贵再一次将梁山的业务,详细的告诉了林冲。

  朱贵道:【但是孤单客人到此,无财帛的放他过去;有财帛的来到这里,轻财蒙汗药麻翻,重则登时结果,将精肉片为子,肥肉煎油点灯。】

  看看,好残忍啊,好不人道啊!抢劫也就算了,还要杀人!杀完人了,瘦的切成肉块,肥的煎油点灯!要知道,这些被杀的孤单客人,可都是跟你我一样的老百姓啊!

  听到梁山的人原来是这么残忍,林冲又有什么反应呢?林冲仍然没有露出反感,而是很着急的想要快点加入梁山!【如何能够船来渡过去?】

  唉,林冲!

  林冲领了投名状的任务之后,第二天很早就起来了,在小路上等着杀人。【次日早起来】

  可是林冲很倒霉,等了整整一天,一个人也没经过这里。【林冲闷闷不已】。

  唉,怎么就没人过来给我杀呢?

  回到梁山上面,王伦问他,拿着投名状了吗?

  林冲答道:【今日并无一个过往,因此不曾取得。】

  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,如果今天有一个路过的,我早就把他给宰了!可惜,没人经过啊!

  王伦听了,提醒林冲你如果杀不着人,这就不能在这呆了啊。

  林冲听了,【心内自己不乐】。怎么就没人给我杀呢?

  第二天。

  第二天,林冲再次清早起来,跟小喽啰去等着杀人。

  今天仍然没有等到孤单客人路过,但有趣的是,作者施耐庵在这里暗讽了一下林冲,一下给林冲安排了三百多个人组成一队路过!妈呀!这么多人,林冲跟本不敢动手,只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走了。【林冲又不敢动手,看他过去。】

  这个三百人路过的小情节,跟这一回故事其实毫无关系,就算把这段情节删除了也无妨。但作者就是要添加这么一段情节,那就只能证明:作者是要在这里奚落一下,讽刺一下林冲,谁让林冲欺软怕硬呢。

  林冲不敢跟三百人的队伍动手,只好接着等,等啊等,等到天黑了,仍然没有人路过给他杀。

  林冲跟小喽啰说道:【我恁的晦气,等了两日,不见一个孤单客人过往,如何是好!】

  林冲很急躁:我真倒霉啊,等两天了,还没无辜的人过来给我杀,怎么办啊!

  回到山寨之后,王伦又问林冲杀人的事,林冲只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。【林冲不敢答应,只叹了一口气。】

  王伦笑了,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啊,你明天杀不着无辜的路人,就快走吧!

  林冲回了屋子,又郁闷半天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里,林冲绝对不是郁闷王伦笑他之类,林冲只是郁闷自己运气不好,没人路过,他杀不了别人。

  第三天,林冲又早起来,在路上等着,看看有没有无辜的人路过。

  等了半天,还是没人路过。看看时间,中午了,离着三天期限只剩下不到半天了。

  林冲很着急,跟小喽啰说【眼见得又不济事了.....只得往别处去】这条路又没人来,我们快去别的地方找人杀!

  看到这里,可以说作者施耐庵的文字功底,是很深厚的。

  作者对对林冲那种很着急要杀一个无辜路人的心态,描绘的十分到位!还剩半天时间不到,连我们这些读者都在为林冲着急!

  就在林冲快要放弃的时候,无辜路人出现了!

  林冲大喜,正要追上去,却不料这个路人很机灵,一下扔了财物,逃跑了。

  林冲道:【你看我命苦么?来得三日,甫能等的一个人来,又吃他走了。】

  在林冲的眼里,他要杀一个无辜的路人,那个路人逃跑了,反而是他命苦了!他为什么觉得自己命苦?因为没人给他杀了呗。

  在林冲的想法里,这个路人不跑,或者没跑成,给林冲杀了,这样林冲的命才不苦!

  可是如果那个无辜路人莫名其妙被林冲给杀了,那个路人的命就不苦么?那个路人的老婆孩子,他们的命就不苦吗?

  林冲才不管这些,现在林冲只看的到杀死一个无辜路人,他就可以进梁山。

  不过人虽然跑了,却留下了一担子财物,小喽啰说道:【虽然不曾杀得人,这一担财帛,可以抵挡。】

  小喽啰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虽然你没杀人,但劫了这么多钱,也能抵个投名状了!潜台词就是:你不用杀人了,用这担子就可以当投名状用了!

  林冲听了什么反映呢?他觉得不保险!说道【你先挑了上山去,我在等一等。】

  你看看!

  小喽啰的意思,明明就是不用杀人了,钱财就可以抵挡投名状了,可林冲害怕不保险,非要来个双保险,非要杀个人才算完!

  真是毫无人性,丧尽天良啊!

  最后,原来那担财帛是杨志的,杨志过来跟林冲斗了一场,又跟王伦寒暄了一会,最后,杨志去东京了,王伦也同意林冲留在梁山了。

  文中写道:【从此五个好汉在梁山泊打家劫舍,不在话下。】

  林冲是打谁的家?劫谁的舍?

  还不是普通老百姓的!

  不在话下!

第十八章:杨志送礼

  关于青面兽杨志这个人物,大家往往只注意到生辰纲以及杨志卖刀这两个故事。

  这两个故事的确精彩,但我今天要讲的,却不是这两个故事,而是发生杨志卖刀之前,不太受人重视的一个小故事——杨志送礼。

  上一章说道,林冲为了投名状,要杀一个青脸大汉。他们两个斗了数十合不分胜败,最后,被王伦劝开。

  这个青脸大汉,就是青面兽杨志。

  杨志的出场,刚好是与林冲相交接。他们这样一交接,林冲列传就暂时结束了,紧接着的,是杨志列传。

  有趣的是,作者施耐庵先生,在处理这一段的时候,手法极为巧妙——林冲买刀,导致刺配。杨志卖刀,也导致刺配!林冲,遇上的是原来的破落户高二。而杨志遇上的,则是现在的破落户牛二!

  杨志这个人,还是比较有本事的,但同时,他也比较倒霉。

  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,五侯杨令公之孙,放置在其他的古典小说中,杨志的身份,应该是杨家将。当然,水浒传中并没有提及到这个。

  杨志从小练了一身好本事,年轻的时候就中了武举,当上了制使。这个是他有本事的地方。

  皇帝因为要盖万岁山,派十个制使去押送十个花石纲,九个都没事,唯独杨志自己遇上了风浪,丢失了花石纲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在这件事上,杨志是很不负责任的。他丢失了花石纲,并没有回京受罚,而是私自逃跑,朝廷派人去抓,都抓不住他!【又不来首告,倒又再逃,许多时捉拿不着。】

  幸好,朝廷赦了他们的罪。

  所以说,现在的杨志虽然当过制使,但他其实即不是官,也不是犯,而是民,普普通通的民。

  杨志上山跟王伦喝了几杯酒之后,将之前被抢走的那担子财帛拿了回来。带着这些财帛,往东京去了。

  问题来了。

  杨志的这担子财帛,是用来干什么的呢?答案是,是用来送礼的。

  由于杨志犯了罪,又逃跑了,所以就算大赦天下,杨志现在的身份,仍然是民,而不是官。所以杨志希望送礼,希望让上面活动一下,把自己再次提拔成官。【将出那担儿内金银财物,买上告下,再要补殿司府制使职役。】

  杨志送了很多礼,走了很多后门,终于还差一步,就能官复原职了。

  这最后一步,就是高俅。只要过了高俅这一关,杨志就又可以当官了。

  可惜的是,高俅看了杨志的履历表,大怒。说道:你丢了花石纲也就算了,还逃跑了,抓又抓不住你。现在就算赦了你的罪名,你也不可能再当官了!【又不来首告,倒又再逃,许多时捉拿不着。.......虽经赦宥所犯罪名,难以委用。】

  说完,就把杨志赶出了殿帅府。

  看完这一段,大家的普遍感觉是:高俅这王八蛋又在害人了!高俅太坏了!真是一个大奸臣!

  就连杨志,也是这么认为的,说道:【高太尉,你恁的毒害,恁的刻薄。】

  可是事实,真的是这样吗?

  我在前文说过,大家读书,看待书中的人物,一定不要有惯性思维,要学会公平的看待书中的每一个人物。更不要有‘他是主角,他做的就是对的。谁为难主角,谁做的就是错的’这种想法。

  更不要被电视剧与谣传所误导,高球的确是个坏人,但坏人也有可能做正确的事。

  高俅是奸臣,高俅是坏蛋,他还害过林冲。但平心而论,在杨志这件事情上,高俅就做得很对!在杨志这件事情上,高俅把杨志赶走,完全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来的!

  如果我们不看高球别的事情,单看这一件事情,甚至可以确定高球是个好官!

  大家先不要惊讶,让我们顺着原著,来慢慢分析。

 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,杨志,的确没有做官的资格了。

  杨志丢了花石纲,按照他本人的说法,是他运气不好,遇上了风浪。但不管是你运气不好,还是你实力不行,国家财物确实是丢了,这个责任要有人来担当。而丢了花石纲之后,杨志并没有回来担当,而是带罪潜逃了!

  就凭这一点,杨志就没资格官复原职了。

  其次。

  杨志丢了官之后,企图通过送礼来官复原职。这一点在书中,由于杨志是主角,再加上作者施耐庵的笔力浑厚,所以我们并没有感到别扭,反而我们会隐隐赞同杨志这种做法。

  但如果将这一段情节单独摘出来看,你还会认同杨志这种做法吗?你还会大骂高俅吗?

  一个叫杨志的政府官员,丢了国家财物,给国家造成了损失后潜逃了。后来又通过送礼走后门等手段,官复原职了。这样的情节,你在现实中会赞同吗?

  但在此时,有一位叫高俅的官员,依照国家法律,追究他之前的潜逃罪,拒绝让他通过送礼官复原职,这样的官员,你还会不会说他做得不对?

  这样一看,事情就明白了。

  高俅在这次送礼事件中,不过是按照国家法律,没让杨志行贿成功而已。高俅做的有错吗?但我们由于主角是杨志,所以我们就为送礼官员杨志抱不平,并大骂按照法律来的高俅。

  这又是什么道理?

  再看杨志,他以前是跟高球没什么恩怨的,就因为高球没让他行贿成功,官复原职。杨志就立刻说高俅【恁的毒害,恁的刻薄。】

  按照杨志的看法,高俅应该也像其他的贪官一样,不追究他以前的罪行,让他官复原职。那样高球才不毒害,不刻薄。

  后来高球战败,被活捉上山。在梁山上,林冲和杨志都对高俅怒目而视。

  林冲,自然被高俅害得很惨。在林冲事件中,高球绝对是个大坏人!林冲对他怒目而视也很正常。杨志呢?杨志是恨高俅当年,为什么按照国家法律,没让自己行贿成功!

  杨志肯定在想,哎呀,如果当年行贿成功了,我现在还是制使官啊。

  政府里面,还是少几个像杨志这样的政府官员才好。

 第十九章:梁中书为何重用杨志?

  杨志由于送礼,将身上的钱都花光了。无奈之下,卖起了他的家传宝刀。

  卖刀的时候,杨志被破落户牛二百般挑拨,最后一下没忍住气,怒杀了牛二,这就是杨志卖刀的故事。

  随后,杨志也成了一名配军。

  表面上看,杨志真的很倒霉。

  但我们联系后文,就可以知道,这次杨志杀人事件,竟是一件好事!正因为这次杨志杀了人,导致杨志成了囚犯之后,竟被梁中书看中了,并一力提拔,当了一名提辖!

  命运还真是奇妙啊,原本做官无望的杨志,竟因为杀人成了囚犯,而再次成为了朝廷官员!

  不过在这里,就又出现了一个类似于漏洞的问题,那就是一向倒霉的杨志,为何这次这么好的运气,一见到梁中书,就被梁中书【开了枷,留在厅前使用】呢?

  从后面北京城比武的情节,也可以看出梁中书是真的很想大力提拔杨志的,一路飞速的提拔下去,愣是把杨志从一个囚犯,一口气提拔到了提辖的位置!

  提辖啊,官可不小了!这个升迁速度实在是太快了!快的让人不敢相信!杨志凭什么莫名其妙,就被疯狂的提拔起来呢?

  于是,很多读者就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些猫腻,就开始猜测了。猜什么的都有,甚至有的人,猜测梁中书是为了找杨志这么一个人去丢假的生辰纲,省得自己给蔡京年年上贡!

  这样猜测对不对呢?我今天就要告诉大家,这样的猜测,是绝对不对滴!

  梁中书究竟为何重用杨志呢?答案,就在书中!

  梁中书与杨志,以及生辰纲,再加上后来的七星,这四个点,穿成了一条线路。

  这条线路,是全书中最重要的,同时也是迷雾最多的一段情节。今天,就让我来为大家慢慢的抽丝剥茧,揭秘书中的谜团。揭秘到最后,我不止会分析出杨志为何会被梁中书莫名的重用,甚至会分析出上一年的生辰纲,究竟为什么会被劫走!

  不过,由于梁中书,生辰纲这几回故事,里面隐藏的东西实在太多,我的揭秘过程也会过于复杂,所以就算尽量精简之后,也需要三章左右的文字,才能揭秘出结果。请各位看官,耐心一些。

  come on ,跟我一起来吧!

  首先,先看杨志。

  对于杨志,我要告诉大家,杨志,绝非是大家所想象的普通人,而是一个名震东京城的高手。

  一般的平民百姓,或是达官贵人,是不会关注江湖上的事的,也不会知道江湖上有什么好汉。一般英雄好汉的名字,只在江湖中比较有名,只有同是江湖中人的人,才会说‘久仰大名’又或是‘哥哥莫不是某某某’之类。平民百姓或是达官贵人,根本不会对这些好汉有什么印象。

  但杨志却不同。

  在东京城里生活的居民,如果我们将其社会地位粗略的划分的话,大体上,可以分成‘官与民’这两个阶层。而恰巧这两个阶层的人,都对杨志闻名已久!

  1,民的代表:王伦。

  王论数年前,在东京考过科举,王伦当时很落魄。当时的王伦只是一个平凡小民而已,但他对杨志的大名,却是记忆深刻,直到几年后当了山大王了,还能一眼认出杨志来!

  原话是【制使,小可数年前到东京应举时,便闻制使大名,今日幸得相见。】

  能让当了山大王的王伦隔了数年,一眼就认出来,可见当时杨志在东京的名气,真的是很大的!连不是东京人的王伦,都记忆深刻。

  2,官的代表:梁中书。

  嘿嘿,没想到吧!梁中书,在这之前是认识杨志的!而并非大家所想象的素不相识。这一点,经常被读者朋友所忽略!

  原文是【原在东京时,也曾认得杨志】。

  不过奇怪的是,杨志似乎不认识梁中书。那么就只剩一个可能了,那就是梁中书所谓的认得杨志,是听过杨志的大名,或是远远的见过杨志!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什么梁中书认识杨志,杨志却不认识梁中书。

  能让梁中书记忆深刻的人,显然,是名气很大的!

  我们可以发现,在东京,不管是在平民百姓的眼里,还是在达官贵人的眼里,杨志都是很牛B的!整个东京的人,都觉得杨志很厉害!

  这样一来,我们就可以知道,梁中书他知道杨志名气很大,本领很高强,所以梁中书才要提拔杨志。

  不过如果这么解释的话,又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。那就是就算杨志名气很大,武功很高,梁中书也没必要提拔他提拔的这么快啊?为了提拔杨志,都把李成闻达索超这三个高手给得罪了。杨志再怎么牛B,他的价值,也不应该超过李成闻达索超三个人的总和吧?为了提拔杨志,把李成他们给得罪了,合算吗?

  这个问题,如果非要解释的话,就只能这么解释:那就是梁中书要办一件大事(生辰纲),他急需要一个武功高强的人,来替他办妥。所以,他才会冒着得罪李成等人的风险,火箭般的提拔杨志,因为除了杨志,他实在是找不到别人来做这件事了。

  不过这个问题一解决的话,又会冒出一个更棘手的问题。梁中书手下,有天王李成,双刀闻达,急先锋索超等不输给杨志的高手,他为什么非要提拔杨志去给他送生辰纲呢?李成闻达索超三个高手,就送不了生辰纲吗?

  这可真是迷雾重重啊!

第二十章:第一次的生辰纲为何会丢?

  说到这里,我相信大家也会感觉很迷惑,不过没关系,我们可以继续分析下去。

  在分析这些问题之前,我们首先要抓住一个线索,那就是【生辰纲】。

  在水浒传中,生辰纲一共出现过两次。第一次,被贼人劫走了。第二次,就是杨志押送的这一次。

  很多朋友都对第一次到底是谁劫走的生辰纲表示很感兴趣,那么,我们不妨来看一看。

  杨志在书中明说了,押送生辰纲的路线,没有水路,只有旱路。旱路要经过哪些地方呢?

  大体要经过【紫金山,二龙山,桃花山,伞盖山,黄泥岗,白沙坞,野云渡,赤松林。】这八个地方。

  生辰纲是在哪丢失的呢?原著没有明说,但也给出了线索,我们可以推理出来。

  梁中书说道:【上年收买了许多玩器并金珠宝贝,使人送去,不到半路,尽被贼人劫了。】

  梁中书明说了,押送生辰纲的队伍,走了不到一半的路,就被劫了。所以说,在这八个地方里面,只有前三个地方最有可疑。从第四个地方开始,就是路的一半了,说不上不到半路。

  当然,第一个山头紫金山也可以排除在外。生辰纲一出大门就被劫了,谁信?

  那么,有可能截获生辰纲的地方,就只剩下了二龙山,跟桃花山。只有这两个地方,才符合走了不到一半路就被劫了的事实。

  碰巧的是,这八个地方之中,有过详细的山寨描写的,恰巧就是这两个地方!

  当时的二龙山主,是邓龙,而桃花山主是周通。这两个人到底是谁劫了生辰纲呢?

  问我吗?我的答案是:我不知道。

  看到这里,或许有朋友要大骂了:不知道分析这半天干啥啊!这不是闲的吗?

  这绝对不是闲的!

  从一开始,我就声明,我们要分析的,是梁中书为什么会丢了第一次生辰纲,而不是谁劫了梁中书的生辰纲——这两点,是差别很大的!

  先看看梁中书,是怎么送生辰纲的。

  梁中书第二次送生辰纲的本来的方法,是最普通,也是最常用的方法——派很多的士兵保护着生辰纲,一路保护到蔡京家里。【恁的时,多派军校防护送去便了。】

  也就是说,梁中书第一次送生辰纲,也是用的这种方法,派了很多的士兵去护送。第二次是在杨志的提议下,才改成伪装成客人的押送方法。

  那么第一次是谁劫了他的生辰纲?你可以说是邓龙,可以说是周通——关键点并不是到底是他们两个其中的哪一个,而是他们两个人的实力,都很弱!

  邓龙与周通的实力,都是很弱小的。基本上,只是比一般的喽啰高上一点而已。这样弱小的战斗力,竟也能劫走很多士兵守护的生辰纲?

  而且根据后来梁中书说【至今严捕贼人不着】来看,梁中书到现在还不知道生辰纲到底是丢在哪了,被哪里的贼给抢了。

  也就是说,第一次护送生辰纲的队伍,竟全军覆没了!所有的士兵一个也没活着出来!都被干掉了!

  不然的话,哪怕活着出来一个士兵,也能告诉梁中书,生辰纲大体是在哪丢的啊!

  索超李成闻达三个人都还活着,也就证明他们三个并没有参与上一次的护送活动,因为上次护送生辰纲的人全都死了。同样的,这一次的护送生辰纲活动梁中书也没有想用他们来护送的意思。

  而他们也没人自告奋勇,没人想去押送生辰纲。

  是他们的本事不行吗?

  绝对不是!在日后宋江攻打大名府的时候,在无数梁山猛将的围攻下,李成闻达仍能脱围而出,到最后也没死,这在全书中是非常少见的例子!这一例,足以证明李成闻达的实力十分高强!

  李成,闻达,索超等高手,随便派出一个,也不是周通邓龙这种级别的人能应付的。只要他们三个去保护生辰纲,生辰纲绝对万无一失!但他们就是死活不去!

  从这一点,我们竟可以惊人的发现,李成索超闻达三个,都不愿意听从梁中书调遣。或者说,梁中书根本调遣不动他们!

  他们,甚至敢与梁中书作对!

  杨志与索超比武的时候,梁中书态度很明显,就是要帮着杨志。但手下员工索超不但不顺从梁中书,反而还拼了命的跟杨志打了个平手!似乎一点都不害怕得罪自己的上司!

  李成更过分,摆明了就是跟梁中书对着干,跟梁中书打对台!

  梁中书给杨志一匹火块赤千里嘶风马,就是希望杨志能赢。可李成不但不按照梁中书的意思来办,还偏要给索超一匹能征惯战雪白马,非要跟梁中书打对台不可。这样的态度,哪里像是梁中书的手下?

  所以梁中书见了杨志,才会【大喜】!才会大力提拔杨志!原因就是因为他手下虽然有很多高手,但竟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的,愿意去送生辰纲!

  当然,梁中书提拔杨志还有另一个原因,在这里先卖个关子,暂且不说。

  暂时解决了梁中书为何提拔杨志的问题,剩下的问题,就只剩下一个了。

  但这个问题却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——索超他们三个,为何不愿去送生辰纲?为何都不愿意听从梁中书调遣?李成甚至光明正大的与梁中书作对,逼得梁中书,不得不大力提拔外来客杨志来押送?

  这个问题,才是一切问题的源头。

第二十一章:清除异己的计划

  为什么李成闻达索超三人,不听从梁中书的调遣呢?还跟梁中书打对台呢?他们不是梁中书的手下吗?

  如果凭空猜测的话,我们是猜不出来的。所以,我们只能从结果那里开始倒推理。

  结果是:李成索超丝毫不怕得罪梁中书,而梁中书却没有因为他们跟自己打对台,就开除他们。

  这能证明什么呢?

  这只能证明,梁中书奈何不了李成他们,梁中书开除不了他们!

  老板开除不了员工?有这种可能吗?

  当然有!这种可能就是,李成他们背后也有人在撑腰!他们跟梁中书并不是一个派系!所以才会出现他们的地位不如梁中书,但梁中书却奈何不了他们的情况!梁中书并不是奈何不了李成,而是奈何不了李成背后的人!

  看到这里,相信有的朋友会说我胡说八道,因为这些事情,原著里面根本就没有提到过。

  那么我要反问一句,这些事情,原著中真的没有提到过吗?

  来看看原著。

  梁中书刚刚出场的时候,作者施耐庵就小小的提及到了一下,说梁中书【原在东京时,也曾认得杨志】。

  看到没有,梁中书原来是东京城的官员,他是后来才到的大名府。

  也就是说,原来的大名府,是另一位官员在当留守相公。后来梁中书才从东京调到了大名府,顶替了这名官员。

  书中还借梁中书之口,批评周瑾道:【前官参你做个军中副牌,量你这般武艺.......教杨志替此人职役。】

  看到没有,李成,闻达,索超,周瑾这群人,都是那位‘前官’留下来的!前一位官员,对他们有着知遇之恩!

  这一位官员,才是李成闻达索超等人的真正老板!由于他与梁中书派系不同,那位官员虽然走了,但李成闻达却留了下来,以李成为首,根本就不服从梁中书的调遣。

  我在上一章说到,梁中书之所以大力提拔杨志,除了要用杨志押送生辰纲之外,还有一个原因。这个原因上一章我没有说,这一章,则要把它说出来。

  这个原因就是,梁中书希望借助杨志,清除异己!清扫掉这些不利于自己的官员!

  由于派系不同,李成等人又有人撑腰,梁中书并不能用别的方法将他们扫出去,所以梁中书只能借助比武这种形式,才能将这些官员给清扫出去。

  用比武这种方式清扫异己,可以说是一招妙计。比武这种形式不涉及派系之争,也不会得罪李成背后的人——谁让你手下技不如人呢?输了就滚,我可是按照规矩来的哦!

  正因如此,梁中书看到杨志,才会大喜。

  我之前说过,杨志在东京,是很名气的,梁中书希望借助比武这一形式,用杨志这位很有名气的高手,将李成这一群人全部光明正大的清扫出去!

  比武之前,梁中书还怕不保险,还问了问杨志武功如何,杨志很自信的回答道:【小人应过武举出身,曾做殿司府制使职役。这十八般武艺,自小 习学。】

  杨志一说完自己的本事,梁中书立刻【大喜】,并赐了一副衣甲给杨志。

  这才是梁中书为何要大力提拔杨志的真正原因!(共两个。1,押送生辰纲。2,借杨志清扫异己。)

  不然的话,你以为梁中书为什么要借着挫败自己这边的大名府军官,来提拔杨志?随便一个小配军把他手下的大将都干翻了,他就不怕丢自己大名府的脸吗?他不怕让自己失了军心吗?原因就在这里!

  梁中书这种级别的官员,如果做了一些傻事,那一定不是他傻,而是我们没有看透!

  不过杨志虽然功夫高,但毕竟只是一个小配军而已,地位太低,不可能直接挑战都监之类的大官。梁中书就先从等级最低的副牌军开始清除。

  副牌军周瑾,是索超的徒弟,并且他也是前官参的。不过他的本事实在是太烂了,先是比马上对战,周瑾输了。又比弓箭,周瑾又输了。

  比弓箭的时候,杨志担心自己伤了周瑾,就问梁中书道:【弓箭发处,事不容情,恐有伤损,乞请军旨。】

  梁中书是怎么回答的呢?他的回答是:【但有本事,射死勿论。】

  弄死他丫的,敢跟我作对?

 第二十二章:水浒传是斗争书

  杨志与周瑾先比马战,再比弓箭。

  在这期间,杨志稳压周瑾,而梁中书也在这短短的一段时间内,连续【大喜】了三次!

  比马战,周瑾输了。梁中书立刻【大喜】,并要求开除周瑾。这时前官派头头李成上来了,又给了周瑾一个机会,提议再比弓箭。

  比弓箭的时候,梁中书直接下了死命,射死勿论。而当周瑾射了三箭都没伤到杨志的时候,梁中书再次【大喜】。

  一番PK之后,周瑾输了,梁中书是什么反应呢?原文是【梁中书大喜】。

  大喜啊,先把你小子给弄下去!弄下你去,就是我清除异己的开端啊!我能不喜吗!

  结果杨志一赢了周瑾,梁中书就真的很迅速的将周瑾给开除了。

  要知道,杨志曾经可是东京的制使官员,又中过武举,同时还是杨家将三代将门之后,周瑾赢不了他,很奇怪吗?罪过大到被开除吗?

  周瑾,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副牌而已,赢不了杨志这样的高手很正常,因为他们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。可梁中书却把周瑾给开除了。

  这就好比,一个地方练跨栏的运动员,本身能力不错,很能胜任自己的任务。可是他教练把刘翔给请过来了,他跑不过刘翔,教练就通知上面,把他给赶走了——这合理吗?

 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,我的分析,是很对的。梁中书的确是要借助杨志来清扫掉大名府的这群官员。

  作者施耐庵先生,在这一回故事中,很罕见的,很不厌其烦的为我们列出了官员的官职等级地位,目的就在这里!

  就是为了体现出梁中书清除异己是从低开始的!

  大名府官员的等级,从高到低,分别是【都监,指挥使,团练使,正制使,统领使,牙将,校尉,正牌军,副牌军。】

  可以想象的是,假设杨志武功盖世,天下第一。那么在击败副牌军周瑾并将他开除之后,杨志又会击败正牌军索超,将索超也开除。然后再击败索超的上司,校尉!开除校尉。然后击败牙将,开除牙将。最后,一路PK,一路开除,最后击败都监李成闻达,将他们全都开除!

  这样的开除,可以说是光明正大的,谁也说不出什么。李成背后的靠山,也无法多说什么。谁让你技不如人呢?被开除活该。

  可惜的是,杨志的本事虽高,但索超也不低。

  李成看出了梁中书的用心,立刻给了索超一匹好马,又给了他一副衣甲,让他一定不要输给杨志。可以看出,李成跟梁中书一样,都已经拼了!

  在这一场较量中,梁中书不能输,李成更不能输!他输了,就要滚蛋!

  这一场比武,表面上是杨志PK索超,实际上则是梁中书PK李成!再向后面延伸,甚至可以看成梁中书后面的人Pk李成后面的人!

  后来当索超武艺高强,不负众望,跟杨志杀了个平手,梁中书是什么反应呢?

  他的反应是:【月台上梁中书看的呆了】。

  呆了啊,杨志你不是很牛吗?怎么打到正牌军就打不下去了!我的清除异己计划,完全破灭了啊!

  索超的地位,是个正牌军。杨志仅仅跟正牌军打个平手,就自然没资格继续向上打牙将,都监什么的了。梁中书一看,自己清除异己的计划,是根本不可能成功了。但梁中书又要培养自己的心腹替自己送生辰纲,无奈之下,只好将杨志索超二人,全都升职成了提辖。

  这样一来,大家都很高兴了。你梁中书虽然多了个提辖心腹,但我们前官那一派,也多了个索超索提辖啊!

  看到这里,或许有的朋友会问,那一个前官,到底是谁呢?或者说,到底是哪一个派系的呢?敢跟梁中书作对?

  对于这个问题,我只能说梁中书是蔡京的女婿,也就是蔡京派。朝廷中哪一派敢与他作对,各位,自己想想吧!

  不过令人拍案叫绝的是,梁中书刚到大名府,虽然遇到了如此大的阻力,但他本身,是很有权术,很有手段的!

  从这时算起,过了仅仅不到几年,李成闻达这群人,竟全都被梁中书所降服了!当宋江兵打大名府的时候,李成闻达,竟已经被收编成了梁中书的心腹!甘愿舍着性命来保护梁中书!

  梁中书真是高手啊!

  说到这里,梁中书,生辰纲这几回的故事中的所有疑点,我们基本上就已经理清了。

  总结一下。

  梁中书本在东京做官,后来调动到了大名府。

  大名府前任官员与梁中书并不是一个派系,前任官员虽走,手下的将士们却都留在了大名府,并不服从梁中书调遣。

  但梁中书却又因为派系原因,无法弄走这群‘前任派’。

  由于手下全是前任派,没自己的心腹,无人可用。所以梁中书第一次进贡的生辰纲只能用寻常士兵押送,无大将看守,被劫走。

  第二年,就在梁中书头疼的时候,杨志杀了人,被刺配到大名府。

  梁中书早就听说过杨志大名,知道杨志武功高强,希望借助他以比武之名扫除那些‘前任派’。又希望借助杨志来押送生辰纲,所以才会大力提拔杨志。一切合情合理。

  可惜索超武功也很高,杨志赢不了他,扫除前任派的计划破产。

  杨志押送生辰纲。

  不知用了多长时间,梁中书用权术手段,终于将李成闻达拉拢到了自己这边。

  这样一来,一切的一切,就很合情合理了。

  最后,值得一提的是,我们看水浒传,千万不要只是简单的将水浒传看做一部小说,江湖小说等等。水浒传里面,有富豪与平民斗,官兵与富豪斗,官兵与平民斗,朝廷与梁山斗,奸臣与忠臣斗。但仔细深入看下去,就会发现,水浒传远没那么简单。在书中,奸臣之间也互相斗争,黑道之间也互相斗争,看似同生共死的梁山内部也存在着斗争,就连心腹兄弟之间,为了利益,都会演化成血淋淋的斗争。

  水浒传,根本不是描写农民起义的书。水浒传,是一部描写斗争的书。

第二十三章:水浒中比李逵还要愚蠢的好汉是谁?(上)

  上一回故事说到,梁中书的夫人,向梁中书提出他老爸过生日的问题。就在写到梁中书筹划生辰纲的时候,作者笔锋一转,开启了另一个故事。也就是七星企图劫取生辰纲的故事。

  七星中最先出场的,是一个叫做刘唐的好汉,绰号赤发鬼。

  由于赤发鬼的形象很特别,所以大家都对他有着一定的印象。一般人的印象中,赤发鬼刘唐应该是顶着一脑袋红毛——赤发嘛,就是红色的头发。

  就连各版水浒传电视剧里,刘唐也是以红色头发的形象出现。

  实际上,这是误解。

  刘唐为什么被称作赤发鬼呢?并不是因为他有红色的头发。书上说得很清楚:【因为鬓边有这搭朱砂记,人都唤小人做赤发鬼。】

  朱砂记,就是红色胎记的意思。刘唐之所以被称为赤发鬼,是因为他鬓角那里,有一个很大的红色胎记。

  同时,刘唐长得是很吓人的,一眼看上去就不像好人,所以才会被巡逻队长雷横莫名其妙的就给抓了。

  刘唐长得是什么摸样呢?按照原文来说,刘唐是一身黑肉,两条黑毛腿,脸也是紫黑色的,脸上还有一块很大的红色胎记,胎记上长着一片黑黄色的毛。

  这样的长相,其实是比李逵还要凶狠的。

  李逵,向来是被大家认为比较凶狠,比较没脑子的一条好汉,这个并无什么异议。

  李逵这个人的智力,你往好处说,可以说他天真,单纯。你往坏处说,可以说他脑残,愚蠢。

 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

  可是今天我就要告诉大家,李逵,并不是水浒传中智力最低的人。在原著中,刘唐的智力,比李逵还要低!刘唐的行事风格,比李逵还要愚蠢!

  接下来,让我们来看看,原著中的刘唐,到底是多么的愚蠢。

  一:毫无心机

  刘唐被捉住的时候,晁盖想去看看是什么人被捉了,就提着灯笼,去看了一下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此时的刘唐只是听过晁盖的名字,而没有见过晁盖本人,所以他是不知道他面前这个拿灯笼的人就是晁盖的。

  面对着面前的陌生人,刘唐毫无心机,对晁盖说,我是来投奔村中晁保正的。

  晁盖听了,并没有立刻承认自己是晁保证,而是反问道:【你却寻他有什么勾当?】

  这一点很重要,证明晁盖还是比较聪明的,他的江湖经验还是比较充足的。他并没立刻承认自己就是晁盖,而是反问了这么一句话。

  晁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,肯定心里面在想:这人一看就不像好人,这样的人来找我干什么?找我有些什么勾当?

  晁盖一问,刘唐立刻就说出来了:【如今我有一套富贵要与他说只,因此而来。】我有一个赚钱的好办法要告诉晁盖啊,所以才来找他。

  你看,刘唐是不是毫无心机?

  刘唐目前是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晁盖的,刘唐现在只是把晁盖当作一个不认识的平常人而已,但却还是对晁盖如实说了。也就是说,不管眼前的人是谁,他只要问刘唐,刘唐就会把他是来给‘晁盖’送富贵的事情,给说出来。

  要知道,刘唐现在的身份可是被抓住的贼啊!一个贼,毫不隐瞒的对一个没见过的陌生人说:我是来找晁村长的,我是来给晁村长送钱的!这不是害晁盖是什么?这不是智商低又是什么?

  更何况,此时的刘唐,是很穷的。他的衣服,都是一些破衣服。【那汉子把破衣服团作一块做枕头,枕与项下。】

  这样一个面相凶恶,只有些破衣服,穷的叮当响的嫌疑犯,竟然说要给大财主晁盖送一套富贵!只要是略有智商的人,肯定就会猜到:这个富贵,绝对不是正经来路。

  如果此时站在刘唐面前的真的不是晁盖,而只是一个陌生人的话,晁盖可就惨咯!免不得要吃官司了!

  所以刘唐的话还不知道说没说完,晁盖就急忙打断他:【你且住,只我便是晁保证....】你且住的意思就是:我的祖宗,你快别说了!

第二十四章:水浒中比李逵还要愚蠢的好汉是谁?(下)

  看完了刘唐的第一个愚蠢点,毫无心机之后,我们再来看第二点。

  二:自负自大

  心理学上,把人对自己的信任度粗略的分为三个:自卑,自信,自负。

  这里面除了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之外,自卑与自负,都是一种病态心理。

  而刘唐这个人,实际上是很自负的,他甚至自负到了脑残的境界,让人感觉他很愚蠢,很脑残。

  晁盖把刘唐救下之后,就问刘唐所说的富贵,到底是什么。

  刘唐很豪爽的就告诉了晁盖,这套富贵,就是生辰纲!怎么样哥们,咱俩把它给劫了吧!

  看到这里,我也不知道说刘唐什么好了。

  要知道,生辰纲可不好取啊。原著中,吴用给生辰纲下了个定义:要取生辰纲,至少要七八个好汉才行,并且需要智取。

  也就是说,在吴用眼里,至少要七八个高手,加上计谋的配合,才能把生辰纲拿下。取生辰纲,是有很大难度的。

  那么,生辰纲在刘唐眼里,好不好取呢?

  太好取了!

  在刘唐眼里,他根本就是把生辰纲当作自己的囊中之物,要献给晁盖了!【但蒙哥哥不弃时,便献这一套富贵,不知哥哥心内如何?】

  在刘唐眼里,取生辰纲太轻松了,跟玩似的,他跟晁盖两个人就可以搞定了!只要晁盖【不弃】,一点头,他们两个就立刻去干!

  为什么在刘唐眼里,取生辰纲这么轻松呢?原因就是,刘唐对自己的武功,很是自负!

  刘唐认为,自己的武功是很高的,高到就算来上一两千军马,他也可以搞定!【小弟不才,颇也学的本事,休道三五个汉子,便是一二千军马队中,拿条枪,也不惧他。】

  也就是说,刘唐认为,就算护送生辰纲的人有两千人马那么多,他跟晁盖两个人也能搞定!

  显然,刘唐已经自负到一种脑残的境界了。二千人啊,黑压压一片,就算人家站在那里老老实实让他杀,恐怕也要杀上好几天。就他跟晁盖两个人,怎么可能搞得定!

  并且,刘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,也不想想,自己刚刚就是被三五个汉子给绑了!况且,刘唐的真实武功真的有这么高吗?

  原著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:刘唐的真实武功,是跟雷横差不多的,也可能比雷横略高一点,刘唐与雷横可以大战五十回合,不分胜败。

  要知道,雷横,只不过是一个小县城里的都头而已。刘唐连一个小县城的都头都打得这么困难,还敢去劫大名府来的生辰纲?还敢夸口一两千人马也不在话下?

  不过刘唐虽然脑残,晁盖还是很清醒的。刘唐一说完,晁盖就说道:【壮哉,且在计较。】,这句话的意思就是:牛B啊,敢打生辰纲的主意,不过。。。哈哈,我们还是以后再说吧!说完,就敷衍刘唐去睡觉去了。

  晁盖可不是白痴,他心里肯定在想:就你我两个人,也去劫生辰纲?这不是找死!

  三:毫无社会经验

  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点之外,刘唐还有最脑残的一点,就是毫无社会经验。

  在这一点上,就算是李逵,都要比刘唐聪明多了。

  在雷横活捉了刘唐之后,晁盖谎称刘唐是他的外甥,雷横听到之后,看晁盖的面子,就把刘唐给放了。晁盖看雷横这么给自己面子,就给了雷横十两银子,权当感谢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作者施耐庵先生在写人的人情往来的时候,往往是很传神的,尤其是在描写细节上面,足以看出施老先生深厚的社会阅历。

  最开始,晁盖要给雷横钱,雷横推辞了一下,不要。

  给当官的送礼,当官的怎么可能不要?但也不可能一把就接过来吧,那也太露骨了。所以晁盖给钱的时候,雷横的表现是推辞了一下,说道:【不当如此】。意思就是:不行不行,我怎么能要你的钱呢。

  他说不要,是不是就是真的不要?当然不是!

  所以晁盖的表现,是假装生气:【若是不肯收受时,便是怪小人。】你不收就是怪我啊,必须要收!

  晁盖这样一表现,雷横才假装很无奈的收下了【权且收受】。

  不过问题是,雷都头看晁盖的面子把贼人放了,那些士兵们回去会不会乱说?

  所以,周围的士兵晁盖也没落空,拿出一些银子来,也赏了他们。

  这样一来,大家就都很开心了。

  这一段细节,可以说是十分的真实。作者写这一段情节,就是为了衬出刘唐毫无社会经验的下一段情节。

  凭刘唐的情商,他是看不出在十两银子这件事情上,晁盖跟雷横双方都是很满意的。雷横得了十两银子,很高兴。而晁盖则把刘唐救了,也很高兴。可以说是双赢。至于那点银子,在晁盖看来根本就是洒洒水,没当回事。

  晁盖作为一个涉黑的财主,能跟官府的人搞好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!别说有刘唐这回事了,就算是平白无故给雷横钱,晁盖都是很高兴滴!

  所以,后来晁盖一出事,朱仝雷横都抢着放晁盖,这就证明晁盖平常还是很会做人的。

  但在刘唐看来,在这件事里,晁盖是不情愿的,是雷横骗了晁盖十两银子。并且,是【平白】骗了晁盖十两银子。【雷横那厮平白骗了晁保正十两银子】

  平白啊,他刘唐就不想想,这十两银子到底是为谁花的?还不是因为他刘唐被人给抓了!

  当然,刘唐是想不到这些的,刘唐只是在想,我趁晁盖不注意,赶过去把雷横给揍了,抢回银子,送还晁盖怎么样?

  如果刘唐真的这样做,那晁盖就跟官府负责抓人的雷横结下梁子啦!为了区区十两银子,值得么?

  当然不值得!但偏偏刘唐还挺自豪,想道【此计大妙!】

  刘唐还觉得自己做得很聪明啊,抢回银子来晁盖肯定要感谢自己啊,妙计啊!我怎么就这么聪明呢!

  各位看官,刘唐这样的情商与社会经验,实在是令人无语啊。

  后来刘唐跟雷横打起来的时候,晁盖一出现,就立刻对雷横说道【小人并不知道.....】,这就是在撇清关系!跟雷横说:我不知道刘唐来找你要钱啊,不关我的事!

  而雷横也知道,送出礼去再要回来,为了十两银子得罪官府中人这种脑残事晁盖绝对做不出来的。于是雷横也很客气,并表示很理解地说道【小人也知那厮胡为,不与他一般见识,又劳保正远出。】

  有趣的是,在雷横跟刘唐拼命打斗的时候,雷横骂刘唐道:【贼头贼脸贼骨头,必要连累晁盖】。

  现在一想,果然是刘唐连累了晁盖,把晁盖拉上了不归路啊!

第二十五章:一切都是为了利益

  上一章说道,刘唐带着生辰纲的消息来找晁盖,希望他们两个合伙,共同劫取生辰纲。

  生辰纲的故事,大家都很熟悉。这个故事几百年来脍炙人口,广受欢迎,是水浒传书中最为精彩,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段故事。晁盖,吴用,宋江三位主角,都是被生辰纲所引出。

  既然生辰纲的故事这么重要,那我们就有必要来好好研究一下有关于生辰纲的这几回故事了。

  首先,先看一下众‘英雄’劫取生辰纲的起因——即是他们为什么要劫取生辰纲?

  由于电视剧的影响,在大家的印象中,晁盖等人打劫生辰纲,完全是一种侠义行为,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不过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原著,就可以发现,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,绝对不是电视剧上所宣传的劫富济贫,也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替天行道,更不是什么侠义之举。晁盖等人打劫生辰纲,完全就是为了他们自己!

  这一点,原文上有着证据。

  原著中,吴用对阮氏三兄弟说道:【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,大家图个一世快活。】

  看到没有!晁盖,吴用等人之所以劫取生辰纲,完全就是为了自己可以【一世快活】!

  由此可见,抢劫生辰纲,根本就不是电视剧上所演的那样劫富济贫,更不是什么侠义之举。他们劫了生辰纲之后,没有给百姓一分钱,全都自己独吞了!

  晁盖等人的行为,说好听点叫黑吃黑,说难听点,就跟我们现实中的抢劫犯抢银行没什么两样,为了自己而已,并没有什么特别高尚的地方。

  或许有的朋友可能要说了:晁盖他们劫得,可是梁中书搜刮的民脂民膏啊,虽然他们没分给老百姓钱,但是他们劫了生辰纲这不义之财,怎么也能算是侠义之举吧?

  NO!NO!NO!晁盖他们的这种行为,是绝对算不上侠义之举的!

  生辰纲这套不义之财,的确是民脂民膏,但问题是,生辰纲已经被搜刮起来了,平民百姓们已经受到了损害。如果晁盖劫取生辰纲之后,将生辰纲返还给平民百姓,令百姓的得到补偿,那才算是侠义之举。但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,不过是为了自己图个快活而已,根本没老百姓啥事。老百姓损失的钱仍然损失着,并没有因为生辰纲的被劫,而得到半点补偿,

  也就是说,这一套不义之财在梁中书那算是不义之财,被晁盖劫了之后,归了晁盖,仍然是不义之财!所不同的仅仅不过是这批不义之财换了一个主人而已。梁中书原来是将民脂民膏送给蔡京,现在则是送给了晁盖。生辰纲的本质,就是民脂民膏不义之财,不会因为主人从蔡京变成了晁盖,而发生任何变化。

  所以说,不管生辰纲被没被劫走,不管最终得益人是蔡京还是晁盖,受伤的,都是老百姓啊!

  明白了众英雄劫取生辰纲的本意之后,我们再来看看,他们策划劫取生辰纲的过程。

  策划抢劫生辰纲的人,共有七人,书中称作七星聚义。那么在这里,我就有一个问题,要问一问大家了。

  这个问题就是:七星聚义的七个好汉,到底是怎么聚起来的呢?

  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,这七筹好汉,是因为同是江湖好汉,义气相吸,性格相投,都很敬佩对方,才会聚到一起。又或者,是因为缘分。又或者,是因为天意,等等等等。总之,无论哪一种说法,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,这七个好汉的相聚,其目的都是很干净,很纯洁的,属于英雄惜英雄,好汉惜好汉的层次,并没有掺杂什么利益方面的东西。

  但是事实,真的是这样吗?

  我今天就要告诉大家,这些好汉的相聚,完全不是因为义气——就他们这样的人,也会有什么劳什子义气?他们是因为利益,是因为需求,所以才聚到一起的!如果没有利益驱动,他们八辈子也聚不到一起!

  先莫要说我以小人之心度好汉之腹,且听我一环扣一环的分析下去,看到最后,你就会明白,七星聚义绝不是什么偶然情况,而是一环扣一环的需求链,利益链!七星逐渐聚义的过程,其实就是抢劫计划逐渐完善的过程!

  一:刘唐找晁盖

  刘唐是一个较为脑残型的好汉,同时,刘唐也是最先知道生辰纲消息的人,最想抢劫生辰纲的人。

  不过,就他自己,能不能抢劫成功?显然不能,因此,他就需要找一个帮手,来一起抢劫——这里,就产生了需求。所以,刘唐才会去找晁盖。

  为什么找晁盖呢?晁盖在河北山东一带很有名望,这仅仅是次因。主因,是因为刘唐觉得晁盖【是个真男子,武艺过人】。

  刘唐的想法,是他们两个用纯武力,去抢劫生辰纲。

  二:晁盖找吴用

  晁盖的智力,则比刘唐高一些。晁盖明白,只有他跟刘唐两个人,加上一些庄客,显然是得不到生辰纲的。因此,晁盖就需要找一个有些智谋的人,来出些点子,出些计谋,商量一下,到底怎么去取生辰纲——这里,又产生了需求,所以,晁盖才会找吴用来商量。

  为什么找吴用呢?因为晁盖跟吴用自幼结交,并且【但凡有些事情,便和我相议计较。】晁盖一有事情解决不了,就找吴用商量商量,让吴用出个点子,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了。

  晁盖的想法,是吴用出个主意,他们三个人,智取生辰纲。

  三:吴用找阮氏三兄弟

  吴用的智力,则比晁盖又高一些。吴用直接估算出了取生辰纲的难度,并给生辰纲下了一个定义【如今只有保正、刘兄、小生三人,如何团弄?.....这段事,、须七八个好汉方可。】

  吴用明白,取生辰纲这么大的事情,就他们三个,是绝对办不成的。至少需要七八个高手才行,除了他们三个,至少还差几个高手——这里,再一次产生了需求,所以,吴用才会去找阮氏三兄弟。

  吴用的想法,就是除他们三个以外,至少要加上阮氏三兄弟这三个高手,才能取到生辰纲。

  四:白胜加入

  公孙胜不请自来,七星聚义之后,为何要白胜加入呢?原因是:刘唐道:【此处黄泥岗较远,何处可以容身?】这里离黄泥岗太远了,没地方可以让咱们安身啊。——这里又产生了需求,他们急需一个在黄泥岗旁边,有房子的人。

  吴用接着说道【只这个白胜家,便是我们安身处】——白胜家正好在黄泥岗附近!用得着他。并且吴用还说【亦还要用了白胜】也就是说,他们还有别的需求,而白胜正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。所以,白胜才能加入进来。

  看到没有!七星之所以能够聚在一块聚义,根本不是为了什么义气相吸啊,好汉惜好汉啊等等,根本就是为了需求与利益!这七星里面,没有一个人是吃闲饭的,也没有一个人是因为江湖义气被选进来的,每个人都有他的任务与用处!

  可以想象的是,如果刘唐自己可以劫了生辰纲,那他就不会找晁盖。如果晁盖刘唐两个就能劫了生辰纲,那他们就不会找吴用!如果晁刘吴三个就能劫了生辰纲,那他们就不会去找三阮!如果生辰纲不是路过黄泥岗而是路过黑泥岗,那他们就不会用白胜!而是会去用一个住在黑泥岗旁的人!

  生辰纲可是价值十万贯的好东西,风险性又极大,要是没有用着你的地方,凭什么加你进来,多一个分钱的人?难道就为了那劳什子江湖义气?

  要不是用得着阮氏三兄弟,吴用会莫名的叫他们进来分钱?要知道,吴用跟他们可不是什么很熟的人啊,吴用已经两年没跟阮氏三兄弟联系了,要不是因为用得着他们,可能这辈子都不会联系他们滴!【今已好两年不曾相见】

  最后,就连作者,都在书中承认了这一点。

  诗曰【金帛多藏祸有机,英雄聚会本无期。】

  看到没有,要不是因为利益驱使,产生了需求的话,这些英雄,还不知道哪辈子才能聚到一起呢!

  在巨大的利益面前,莫要以为有人会跟你讲什么义气。要么不带你玩,带你玩了,就绝对是因为用得着你!

转载地址:http://fkrli.baihongyu.com/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定义运算符重载函数名的步骤
查看>>
重载赋值运算符
查看>>
面向对象模型this指针练习
查看>>
友元类与友元函数
查看>>
括号运算符重载
查看>>
为什么不要重载逻辑&&和逻辑||运算符
查看>>
运算符重载之数组实例的应用
查看>>
派生类访问控制
查看>>
类型兼容性原则
查看>>
继承与组合混搭情况下,构造和析构调用原则
查看>>
继承中的同名成员变量处理方法
查看>>
派生类中的static成员
查看>>
多继承的应用
查看>>
虚继承的应用
查看>>
c++中的多态
查看>>
多态的理论基础
查看>>
虚析构函数的作用
查看>>
c++中重写 pk 重载 pk 重定义
查看>>
多态原理探究
查看>>
如何证明vptr指针的存在
查看>>